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通讯员 粤瑞轩) “看,这就是80年代初财税分家时税务局所用的公章。”佛山市税务局档案管理员翻开旧时的文件资料,指着其中一枚印章说道。曾经的它们,流转在各种公务文书、票证之间,无声见证着税务历史的变迁。
改革阔步行 “印”貌换新颜
时针拨回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税收地位的提升,税务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最终从财政部门中分设出来。截至1982年底,各地各级税务机构已普遍建立,并拥有了自己身份的象征与标志——一枚崭新的公章。
也是这枚公章,在一按一压之间,见证了税制改革在那个万物勃兴的年代不断深入——国营企业“利改税”分两步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迎来重大变革,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转变为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其经济杠杆作用也日渐凸显,为广东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当年‘利改税’,我们企业上下别提有多开心了,之前国营企业要把全部利润上缴国家,而发展资金则需要由国家层层下拨,缺乏自主支配权,发展积极性比较低。而‘利改税’以后,企业手头宽裕了许多,搞起生产经营来特别有劲头。”刘炳是原国营企业石湾美术陶瓷厂员工,尽管已退休多年,但是提起当年“利改税”,依然按捺不住激动。
历史走到了1994年,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中国拉开序幕,这枚公章也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分属于国税局和地税局的两枚不同的公章。虽然落款已然不同,但在深红色的印油背后,是一件又一件重要事项的审批,也见证了中国税收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货物和劳务税、企业及个人所得税等税制迎来新改革,农业税的取消让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营改增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减税利好……
谢卫红是分税制改革的亲历者。随着当年的佛山市税务局“一分为二”,谢卫红来到三水区国税局征收管理股。再次与原来的老同事“重逢”,已经是24年后。
2018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新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分家”24载的国税和地税迎来合并。
从合并办公到正式挂牌,从跟进新公章制作到整合税收业务流程,基层税务部门的“三定”工作平稳落地,新成立的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三水区税务局白坭税务所迎来了属于它的新公章。作为白坭税务所副所长,谢卫红由衷感慨:“别看这只是基层税务部门一枚小小的公章,它的诞生凝聚了我们全体税务人的努力,也时刻提醒我们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肩,为新机构新形象新服务不懈努力。”
印章方寸地 服务检验场
“我做财务工作快十年了,过去办理对外付汇这类业务,要先到税务局审核备案,再到银行办理付汇,最后还得回到税务局纳税申报,一笔业务办下来要盖好几个章,最快也要一天才能办完。”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办税员江利娴回忆起自己从业初期的办税经历,戏称其为“持久战”“游击战”。
这曾经是很多纳税人办税的真实写照。繁琐的行政审批流程不仅是提升办税体验的“堵点”,更成为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羁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纳税服务意识的提高,广东税务部门率先认识到,必须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升级办税路径,进一步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迫在眉睫。
打破“审批等于盖公章”的固有理念,广东税务部门聚焦现代化税收管理模式,在电子办税、无纸化办税上持续发力,逐步实现128类办税事项“一次不用跑”,使“风里来雨里去”的“行政审批之旅”成为往事,有效为纳税人“松绑”“解绊”。
“这是税务部门今年新推出的‘国际汇税通’平台,只要输入付汇信息,就能生成备案表,虽然还需要公章确认,但已经变成了线上电子章。”江利娴在电脑前熟练操作起来,不到两分钟便完成了一笔对外付汇项目备案,“办理效率提高了90%以上,省时又省力。”
如果说“实体章”到“电子章”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那么从“盖章备案”到“放权于企”则是税务部门主动做“减法”、换取企业发展“乘法效应”的实践缩影。
“以前每到汇算清缴期或办理优惠减免备案时,企业财务人员就要捧着一大堆纸质资料前往税务机关核查审批和盖章确认。但是近两年这种情况不复存在,企业可以直接申报享受。比如我们2018年就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轻松’享惠2000万元。”佛山市法恩洁具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明瑞宝对税务部门的便民举措赞不绝口。
据了解,自2018年起,广东省按照《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管理目录》规定,取消了全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备案办理手续,转而采用“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管理方式,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行判断是否符合条件享受优惠,无需再履行备案手续,只需留存资料备查即可。
在明瑞宝看来,从实体章到电子公章,再到部分行政审批、备案的简化乃至逐步取消,正是税务部门简政放权的有力体现,也印证了税收管理模式长足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征纳双方减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们企业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的办税人力物力资源用于其他工作。”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