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 成广聚) 8月15日,记者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州市将围绕“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全程分类”,推动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做细做实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和争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国排头兵。力争通过三年行动,到2021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以上,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具有广州特色的政策完善、机制健全、技术先进、全程闭环、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
六个强化:形成广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特色
陶镇广介绍,广州注重抓好6个方面工作的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形成了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和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做法。
一、全力推动强化共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把生活垃圾分类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列入2019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将垃圾分类纳入广州文明城市创建范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并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总结梳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检视存在问题,进一步强化工作部署,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联席制度和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垃圾分类工作。
二、完善制度强化指引。在以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主的“1+3+12”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基础上,针对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方案以及配套指引文件。
三、提升能力强化保障。今年,新增焚烧处理能力4500吨/日、生化处理能力2040吨/日,形成“焚烧为主、生化处理为辅、填埋兜底”分类处理格局。同时,还通过前端配桶、推行定时定点投放,中端增加收运车辆、调整优化收运路线,向社会公布1321条收运线路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提升分类投放精准度和收运能力。
四、狠抓示范强化引领。狠抓机团示范引领,在5908家机团单位、企事业单位推行强制分类,召开驻穗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军地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狠抓行业示范引领,在医疗、酒店、餐饮、外卖等行业推行强制分类,如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连锁快餐店垃圾分类的“广州做法”已形成样板经验,美团外卖平台在广州率先开展外卖垃圾回收活动,花园酒店带头开展星级酒店垃圾分类示范。狠抓社区示范引领,积极推进600个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创建,涌现了天河区穗园小区、越秀区广九社区、增城区碧桂园小区等各具特色的分类模式。狠抓农村示范引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50条行政村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如花都区锦山村将餐厨垃圾收集后按传统方式回田沤肥,从化区南平村、莲麻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垃圾分类,番禺区新水坑村党建引领推动垃圾分类等农村模式。
五、大力宣传强化氛围。“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保持稳定,不断提升。
六、严格执法强化督导。已累计检查单位1751个,发现问题5120处,整改率100%。今年以来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共检查单位1.1万次,发出整改通知书771份,行政处罚95宗,罚款金额7.5万元。#p#副标题#e#
争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国排头兵
陶镇广表示,下阶段,广州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部署,努力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全链条提升取得新突破。
一、促进源头减量,控制好生产流通环节,限制过度包装,倡导低碳生活。
二、提升分类投放水平,加快楼道撤桶和定时定点投放,推动生活垃圾投放智能化。
三、完善收运体系,配足分类收运车辆和队伍,确保干湿垃圾分类收运。
四、提高分类处理能力,加快终端处理二期设施建设。
五、推动资源化利用,优化网点布局,鼓励企业参与。
全方位覆盖取得新突破。
一、机团单位示范引领,中直驻穗单位、省直机关、驻穗部队和广州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强制分类。
二、行业管理各负其责,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范。
三、幸福社区共同缔造,充分发动志愿者和群众,发挥环卫专业队伍作为“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服务员”的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度。
四、重点场所强化管理,加强对机场、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的现场督促引导。五是农村地区同步推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同步推进。
在全社会参与取得新突破。
一、党建引领合力推进,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清单和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内容,整合社区党员、志愿者和专业队伍等力量,引导监督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二、全面落实基层责任,充分发挥区、镇(街)、村(居)委会的主导作用和基础作用,指导督促所辖区域管理责任人履行好生活垃圾分类责任。
三、宣传动员持续强化,用好用足全媒体、融媒体等手段,做好垃圾分类宣传的系统宣传。
四、教育培训坚持不懈,把分类知识纳入幼儿园到高等院校、党校培训、社区教育和党群组织教育体系。
五、执法监督形成常态,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机关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考核、通报、督导机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