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建立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发布时间:2019-08-15 23:57:2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 成广聚) 8月15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获悉,日前,广州已制定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19年到2021年,广州将通过三年行动,实现具有广州特色的政策完善、机制健全、技术先进、全程闭环、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据悉,行动计划共列举了9大项60小项的重点工作任务,标志着我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全面开启,下阶段,我市将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原则,全面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关键环节,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推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广州样板,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全链条提升:建立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行动计划明确,要完善制度体系,今年12月前,要建立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区、镇(街)、村(居)委四级管理责任人制度。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纳入市、区、镇(街)三级机关绩效考核体系。修订《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阶梯式分类收费管理办法》,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奖励暂行办法》《广州市餐厨垃圾就近就地自行处置试行办法》。制定《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战略规划(2016-2035)》《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实施工作方案》《广州市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规划》等制度文件。

要提升投放水平,本月,要制定和公布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分类投放指引、设施配置和作业规范。统筹组织推进所辖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投放收集点设置工作,推动生活垃圾投放智能化和数据化。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加强指导监督。要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大力推进楼道撤桶,新建楼盘楼道一律采用楼道撤桶定点投放模式。12月份前,要搭建“互联网+垃圾分类”公众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宣传、查询、预约回收等服务。社区、居住小区要在显著位置设置公示栏,包括容器分布示意图、分类收集去向、责任人、咨询举报电话等内容。

要规范分类收运。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分类收运能力,确保配备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标志明显、节能环保的专用收运车辆。规划、建设并升级改造辖区内的垃圾房、转运站等分类设施,强化对垃圾桶、收集点、压缩站等设施设备的维护保洁。落实“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合理规划线路,增加运输频次,确保及时清运,杜绝“混收混运”。要精准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全流程各接驳对接点责任,对收运单位发现所交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应当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收运单位可以拒绝接收,同时向所在地镇(街)报告,由镇(街)及时协调处理。要持续开展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收运秩序整治,防止污水滴漏,接受社会监督,

要加快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并加快推进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总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日以上。大型机团单位、企业、大中型农贸市场就近就地配套建设餐厨垃圾脱水处理设施。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住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要推进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推进废玻璃、废塑料、废木质、废布碎、废纸类等低值可回收物分流分类处理。增强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与环卫收运系统“两网融合”深度,加大资源回收网络建设,确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逐年提升。优化可回收物回收网点和大件垃圾投放拆解点布局,每3000户至少配置1个可回收物回收点,每个镇街建设1个以上可回收物分拣中转站,有条件的区每个区建设一个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市综合资源(大件家具)回收拆解处理中心项目。鼓励农村地区对餐厨垃圾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支持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推广应用。#p#副标题#e#

全方位覆盖:城乡全域同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行动计划明确,中直驻穗单位、省直机关、驻穗部队和广州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率先在本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监督,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住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属医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属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旅游景点及星级以上酒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展改革、规划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各行业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倡导成员单位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充分发挥区、镇(街)、村(居)委会的主导作用和基础作用,指导督促所辖区域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责任。要同步推开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大力开展各类示范创建工作,高水平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居住小区)、示范镇(街)、行业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建立各类型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推广模式。

要配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力量,建立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推广中心。要实行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制度。每个镇(街)至少配备3名生活垃圾分类专职督导员,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生活垃圾分类专管员,监督、指导垃圾精准分类投放。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定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督促物业管理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将有关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执法结果纳入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管理,形成约束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星级旅游饭店和A级旅游景区行业督促、指导内容,纳入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要加大执法检查处罚力度,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农贸市场、餐饮服务业、旅业的监督管理内容。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考评制度,开展第三方检查评估,每季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绩效考核。对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谈话提醒并予以曝光,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全社会参与:让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深入人心

行动计划要求,要深入开展入户宣传、派发分类指引宣传单,加强对居民的培训指引,指导督促社区(小区)居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宣传活动,坚持生活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将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和基本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从业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公益宣传,利用车站、码头、机场、高铁、公交、地铁、楼宇电视、广州电视塔、公园景区等公共宣传平台滚动播放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片。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凝聚广大群众力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发挥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的宣传教育功能,分片区、分区域、分批次组织辖区内党员干部参观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发动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将生活垃圾分类内容纳入市委、区委党校干部培训课程,纳入全市公务员网络大学堂课程。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任务清单,纳入党员示范岗位创建内容,纳入“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清单,纳入在职党员回社区开展服务工作内容。

加大投入加强保障 确保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行动计划明确:2019年,我市要全面启动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20年,力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2021年,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政策完善、机制健全、技术先进、全程闭环、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力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以上,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

行动计划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推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上水平、走前列,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当好示范和表率。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领导,建立市直机关各部门党委(党组)和从区委到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制,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层层压实责任。区委、区政府要把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作为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的主要内容。市直机关各部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要带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题调研,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区及有关部门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及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要及时报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情况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投入力度,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要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要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补贴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