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蔡林聪 报道)据广州市科技局消息,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州市持续加大政策供给,构建了“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系列配套政策举措,促进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投入多元、创新机制顺畅、创新保护完善的良好创新生态。
“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特点
构建更完善的政策体系。“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配套政策措施,聚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投入、科技金融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做好政策“加减法”,削减一批难以落地、效果不佳的政策;下放一批支持额度小、数量大的普惠性事项;优化一批围绕重点领域、重点方向的高含金量政策;定制一批聚焦创新发展痛点、亮点的拳头政策,形成疏密有致、精干高效的科技创新政策框架体系。
实施更精准的政策供给。围绕广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不断丰富政策内涵,建立市场导向的政策调节机制,强化利用金融手段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沿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将原始创新、产业引领、财税优惠、金融扶持、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等各种政策要素精准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主体、关键环节。
拓展国际化的政策视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全球视野谋划政策设计,打破条条框框自缚自陷的怪圈,对标国际科技创新顶尖地区,打开创新成果、人才、资金自由流动的通道,形成一批实施高效、指向精准、操作简便,对国际创新资源具有强大吸附效应的领先政策,打造全球科技创新政策高地。
重点领域出台政策情况及实施成效
“科学发现”方面。一是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019年3月20日,《广州市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方案》(穗府〔2019〕6号)印发,着力构建以高水平实验室为龙头,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体系。与广东省科技厅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粤穗)开放基金,每年投入8000万元,共同支持粤港澳地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目前,广州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省重点实验室234家、市重点实验室165家。
二是着力推动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尝试通过“六个创新”(管理方式创新、项目投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资产财务管理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创新),大力推进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建设,启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建设。
三是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加强广州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集中资源力量精准发力,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力争通过3—5年时间,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将采取自主选题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遴选项目,创新优化项目专家咨询评审机制和项目决策管理机制,大幅提高项目支持强度,单个项目财政支持经费1000万元以上。
“技术发明”方面。一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相继出台《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穗府办〔2015〕57号)及《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8-2020年)》(穗科创字〔2018〕41号),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内生动力提升和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2条主线,协同国有机构和民营机构力量,加强能力建设、鼓励成果转化试点,培育技术转移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选择五山——石牌高教区、环中大、环大学城等重点区域,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开放式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举办“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系列活动。至今已组建168家产学研创新联盟,成员超过2500家。
二是加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意见》(穗府办〔2015〕27号),用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启动建设运营、持续建设发展和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果产业化奖励等。截至目前,广州市已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建近20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市范围内共50家机构获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累计孵化企业数580家,2019年上半年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55.76亿元。2018年9月,修订出台《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穗科创规字〔2018〕6号)和《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后补助试行办法》(穗科创规字〔2018〕5号),着力提升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3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6家,众创空间233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37家。2018年公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广州5家获A类评级。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运营评价结果广州市27家孵化器获评优秀,居全省第一,16家众创空间获评优秀。
“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大力扶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2019年3月12日,广州市科技部门联合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联合印发《广州市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实施方案》(穗科规字〔2019〕2号),大幅度简化企业申报程序。截至6月底,已有12748家企业申请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为企业减税额约102.75亿元。
二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发挥明显作用。2019年5月24日,市科技部门出台新的《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穗科规字〔2019〕4号),在原来4亿元风险资金池的基础上,增加每年不超2亿元部门预算作为风险损失补偿资金,并将合作银行由原来的8家扩大至23家(已于6月22日对23家合作银行授牌)。截至目前,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共对1374家企业,累计授信189.927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16.5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083家,占比78.82%,首次获贷企业495家,占比36.02%,获得纯信用贷款的企业880家,占比64.04%。成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出台《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50亿元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全市共8家企业申报科创板被受理,方邦电子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百济神州、汇量科技、卓越教育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生态优化”方面。一是推动先行先试。2018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意见》正式印发,市科技部门牵头推动落地实施。着力促进创新要素集聚,营造开放、宽松、自由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据各责任部门反映,政策意见中的设立自创区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已顺利通过验收并启动试运行)、健全出入境及居留(自贸区高层次人才签证及居留政策已扩展至自创区),支持、鼓励外籍学生和毕业生在广州创新创业(符合条件的外国留学生可在广州“双自”区域内开展兼职创业活动、可直接申请办理外国人就业手续和工作类居留许可)等政策已得到落实。
二是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从2016年起,广州市财政每年安排经费用于产业领军人才资助、奖励和配套服务。实施羊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对创业领军团队、创新领军团队、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给予经费资助。在穗工作的诺奖获得者8人、“两院”院士9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90人,发放“广州人才绿卡”5745张。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