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廊道”连接人与自然(新时代新步伐)
近年来,我国道路路网建设快速发展,并在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在道路建设的不同阶段,合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野生动物通道,建立了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地质复杂,滑坡、泥石流、地震、雷击等灾害严重。在青藏铁路各项研究、勘测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建设者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优先的任务,提高到为人类造福的前所未有的政治和伦理高度,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确定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原则,解决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
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的总目标是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确保多年冻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水质不受污染,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不受破坏,野生动物迁徙不受影响,努力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铁路。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生态保护上,尤其是植被、湿地系统、水源、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为保护高原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在工程设计中,铁路建设者针对可可西里、三江源、色林错等自然保护区的铁路沿线,根据不同特点设计了多个穿越方案并进行比较,筛选岀的方案依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繁衍规律和路段特点,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33处,动物通道的总长达59.84公里。国际上通常采用修建野生动物通道以降低铁路、公路建设对沿线野生动物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设置、修建的动物通道经过多年监测证明已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充分利用,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西(安)—成(都)高铁途经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铁。西成高铁陕西段地质地貌十分复杂,为全线设计、建设的难点的重点区域。其中包括要穿越亚洲最长的高铁双线隧道——天华山隧道在内的20座隧道组成的134公里长的隧道群,此举不但创造了铁路工程的奇迹,更主要的是减少了对秦岭大熊猫、金钱豹、羚牛、林麝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2017年12月6日通车的西成高铁,与其他高铁线路不同的是,西成高铁洋县境内的线路两侧,为保证朱鹮“过路”安全,建起了蓝色金属编织防护网。高铁线为保护一种鸟类特设如此规格的防护网,世界上属首次。
西成高铁穿越朱鹮保护区16公里,涉及保护区的实验区,影响3个朱鹮的主要觅食地和2个主要夜宿地,这些地方离高铁线路较近。从2009年开始,我们团队与朱鹮保护部门进行了研究论证,为确保列车行驶与朱鹮的安全,杜绝碰撞,提出在高铁通过朱鹮保护区和朱鹮分布区域的铁道两侧,设计修建鸟类防护工程装置的设想。
经过多年的实验论证,最终设计了高4米、寿命在50年以上的蓝色金属防护网。防护网的每个网格大小为30×30毫米。这种防护网是柔性网,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性,可以降低碰撞过程中对朱鹮个体的损伤,同时朱鹮等大部分鸟类都能选择主动避让防护网。采用醒目的反光条挡板,避免了朱鹮看不见防护网的存在,反射效果明显。监测中,通过红外相机和视频拍摄设备监测显示,没有发生一起朱鹮撞上防护网被困的情况,确保了西成高铁和朱鹮等鸟类的“双安全”。
(作者系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