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曾妮 范卉蕾 报道) 近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广州开发区关于推进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出台标志着成立35年的广州开发区在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吹响了“改革再出发”的号角。据了解,广州开发区将围绕打造七大新高地,落实20项创新举措。从探索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到积极创建扩大进出口政策试验区,20项创新举措干货满满,将有力地推动广州开发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引领之区。
广州开发区建立35周年 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富有活力的“改革闯将”,广州开发区立即提出了打造“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的战略构想,多个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开放《十条政策》连续出台,成为《规划纲要》出台后政策力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5月28日,国务院发布《意见》,吹响了新时代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再出发”的号角。《意见》明确提出,国家级经开区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层次和水平,形成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重大平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广州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开发区在诸多改革领域率先破题,如最早探索实施“大部制”、在全国第一个指定《开发区》条例、率先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等等,是名符其实的“改革闯将”。35年来,广州开发区各项指标一直名列前茅,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开发区前三甲,经济效益雄居第一。2018年,广州开发区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2,综合考评排名全国第2、科技创新居全国第1。
广州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是广州开发区成立35周年,在这个极富意义的时间节点,开发区迎来了《规划纲要》和《意见》相继出台的两大历史机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广州开发区要主动担负国家使命,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再次杀出一条血路,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对于广州开发区而言,这既是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也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p#副标题#e#
七大新高地托起改革创新“试验地”
新命题亟需新招数,新探索亟待新突破。《意见》出台后,广州开发区敏锐地嗅到机遇,主动担负国家使命,迅速组织精干力量研究《意见》精神,积极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深入分析全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内对外合作、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迅速出台《若干措施》,再次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凸显了“开发区速度”。
据了解,《若干措施》紧密结合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主线,重点围绕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升对内对外合作水平、强化要素集约节约利用、广揽“高精尖缺”人才、加速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等七大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措施,亮点纷呈、干货满满,为国家级开发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探索广州鲜活经验,推动该区在新起点上重燃二次创业激情,“再次杀出一条血路”,创造高质量发展新的更大奇迹。
国务院《意见》明确提出,国家级开发区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广州开发区率先出台的《若干措施》中,该区结合自身战略目标,进一步破题,具体提出打造7个“新高地”: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创新型产业新高地、核心技术新高地、开放型合作新高地、资源运用新高地、人才发展新高地和营商环境新高地。
“三管齐下”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广州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的出台,是广州开发区建区35周年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也意味着广州开发区将实现更高标准创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桥头堡、全面扩大开放的新高地。与此同时,也是广州开发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引领之区的重要契机。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将从打造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先行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对接和全面合作、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三方面抓紧抓实《若干措施》的落地实施。
在服务民营和中小企业方面,广州开发区将加快打造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先行先试区。近期,该区将抓紧出台针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更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同时,创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企业模式,打造民营及中小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机遇方面,该区近期已推动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正式启动,引起了全国关注。接下来,广州开发区还将推动黄埔新贸易创新中心,实现“老园区”新活力;紧抓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契机,注重发挥黄埔港“古港”“良港”影响力,努力创建“一带一路”支撑区。
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方面,广州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加强政策创新和制度供给,打响“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秒批”等改革品牌,为国家级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探索新路、提供鲜活经验。#p#副标题#e#
【链接1】
广州开发区20项重大改革,打造七大“新高地”
1、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升级建设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
该区将重点建设黄埔港新贸易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开放型高端港口经济。全面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财务等功能性机构。全面落地自贸区改革创新举措,将原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中新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同时,探索关税保证保险改革,积极创建扩大进出口政策试验区。
2、打造创新型产业新高地,建设10大价值创新园集群
针对区内已有的重大发展平台,该区将构筑新型产业联动空间,实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四大产业片区联动提升;谋划建设10大价值创新园集群,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世界产业集群,推动智造与服务融合,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比如,以粤芯为核心,打造国内首个虚拟IDM模式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建设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建设广东5G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设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5G协同实验室,推动5G创新成果产业化。
3、打造核心技术新高地,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广州开发区率先创建国家“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在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建设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重点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营造融通发展特色生态。
为了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该区将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等基础设施在区内布局、加快建设。围绕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该区提出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发展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4、打造开放型合作新高地,创新桥梁连四海
打开门来合作创新,才能站上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广州开发区明确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支撑区的战略目标,将合作创新的桥梁架设在五洲四海之间。比如,依托知识城构建中新全方位合作新机制,积极推进中欧政策合作试点,加快推进中以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推动与沙特贸易合作以及中日生物医药大健康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在园区合作建设方面,目前广州开发区正在加快统筹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一区三园”协同发展,复制输出广州开发区品牌,将广清合作区打造成为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主导产业的延伸区和配套区,增强区域创新辐射带动能力。
5、打造资源运用新高地,提出建设现代化“摩天工厂”
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土壤,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在资源整合优化利用方面,广州开发区将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强化土地混合利用,创建复合型科教地产、新型产业地产、综合型总部地产;强化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力度;强化“工业上楼”,加快建设现代化“摩天工厂”;强化管委会对片区的整体统筹作用,为重大项目及大型基础设施布局预留空间,推动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和光伏发电推广应用。
6、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高标准建设黄埔商学院
创建尖端人才发展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国内外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争取海外尖端人才国民待遇试点、技术移民试点,打造海外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科研申报、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特色服务平台。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本运营中心,高标准建设黄埔商学院、黄埔军校商学院,创建国内领先的商业管理及人才培训品牌,建设黄埔人才大智库,打造全国一流人才信息智联平台。规划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升“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品牌,探索人才子女全市就近入学新模式。
7、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开发区速度”一直是广州开发区的一块“金字招牌”,结合《若干措施》出台,该区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商事服务“再提速”。比如:高质量建设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建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打造“金镶玉”政策体系2.0版。创造“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探索相对集中工程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权,争取海关总署在区内试点先行简化出入境特殊品卫生检疫等审批手续,探索商事服务“离岸办”,创建港澳及国际投资者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p#副标题#e#
【连接2】
广州开发区关于推进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精神,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发展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创新型经济,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引领之区,结合广州开发区发展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1、全面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引资国际化水平,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财务、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依法、合规在外商投资项目前期准备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外商采取并购、参股、股权出资等方式参与区内传统企业合资合作,支持外资带动国有企业改造升级和民营及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2、创建特色国际投资贸易平台。重点建设黄埔港新贸易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开放型高端港口经济,加速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步伐,引进新型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港航服务等业态,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服务业领域取消船舶设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国际海上运输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支持引进国外知名航运研究院所、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认证机构等功能性机构和现代航运服务业企业,鼓励外商独资企业从事航运交易服务、无船承运、船舶保税供应、国际邮轮游艇服务等业务。
3、创建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全面落地自贸区改革创新举措,促进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完善综合保税区申报方案,将原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中新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国家综合保税区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关税保证保险改革。综合运用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积极创建扩大进出口政策试验区。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创新型产业新高地
4、构筑新型产业联动空间。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核心导向,实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四大产业片区联动提升,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知识城实现新跨越,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落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实现广州科学城五年大变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推动黄埔港焕发新活力,加快出台港口经济扶持政策,打造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推动广州国际生物岛发展结硕果,创建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坚持空间联动、产业互动、关联发展,加快谋划建设10大价值创新园集群,创建全国现代产业与科技园区样板之区。
5、培育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持续发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为主,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对于创新基础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绿色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研发类项目,给予国际合作专项资金支持。以粤芯为核心,打造国内首个虚拟IDM模式12英寸晶圆制造项目,完善和壮大产业链条,建设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国际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新型工业化(智能装备·黄埔区)示范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强化产业功能配套服务升级。全力支持区内企业在境内外交易市场上市融资,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发展成为世界级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
6、打造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加速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通两类产业融合发展新通道。大力发展以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现代会展产业为重点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服务型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精准医疗健康、智慧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与产业创新匹配的高端生活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园区绿色升级,完善提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7、实施中国智造标杆工程。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全面实施“AI+”计划,建设一批面向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园区,推动制造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全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一批示范效应明显的智慧工厂,全面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广东5G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5G协同创新实验室,推动5G创新成果产业化。聚焦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提高工业领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构建安全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国家级工业软件基地。加大区块链技术应用力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新创意中心,全面提升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示范区。
三、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核心技术新高地
8、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建国家“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在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实现高附加、高精尖技术产品逐步替代进口。实现开发区与高新区等国家级功能区联动发展,加快出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全面实施“火炬计划”,建设“互联网+”新型众创空间,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共建离岸孵化器,构建“交流平台+投融资平台+瞪羚计划”加速体系,建成一批总部型、专业型品牌加速器。建设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重点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营造融通发展特色生态。
9、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重要科研机构和交叉科学研究平台在区内布局,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快推动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科技设施及专项,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强化基础研究需求导向,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研究新机制,加快建设南洋理工大学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争取国际重要科技组织在科学城建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支持高水平学术会议落户。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证券化,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知识产权投资集群,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10、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成果转化试点,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工业和信息化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鼓励与港澳资本联合成立创投基金,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信贷、保险机制。发展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有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交易平台。推动风投创投机构集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例,大力推动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p#副标题#e#
四、提升对内对外合作水平,打造开放型合作新高地
11、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支撑区。构建中新全方位合作新机制,全面拓展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合作内容不断延伸、项目不断升级。积极推进中欧政策合作试点,建立与欧盟常态化联络机制,大力引进欧盟清洁能源、高端教育、高端医疗等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中以生物孵化基地、中以生命科学平行孵化中心和广州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完善中以生物基地扶持政策。推进沙特吉赞经济城招商引资工作,打造泛亚“石油化工化纤一体化”样板示范项目,积极推动与沙特的贸易合作。务实推进中日生物医药大健康合作,加快对接引进日本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化项目。
12、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在资金跨境流动、税收制度创新、人才通关自由、港澳居民投资便利、三地跨境数据融合、仿真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实现大湾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加强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建设广州科学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科学城(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部落,加速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对接香港乃至全球创新资源,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区、科技规则衔接示范区。创新穗港澳合作政策,全面落实扶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出台穗港智造合作、科技合作专项政策,全面激发穗港澳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13、创新对内园区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国内先进开发区务实合作,发挥各自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对外合作、园区建设、营商环境等领域的经验和优势,协同构建开放发展新体制、创新发展新联盟,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推动区外园区合作建设,复制输出广州开发区品牌,积极探索“总部+基地”“总装+配套”“前端+后台”“研发+制造”“孵化+产业化”等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全产业链集群,鼓励区国有企业担当开发建设先锋。加快统筹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一区三园”协同发展,打造成为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主导产业的延伸区和配套区,增强区域创新辐射带动能力。
五、强化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打造资源运用新高地
14、创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模式。加快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整体谋划、统筹开发,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强化土地混合利用,创建复合型科教地产、新型产业地产、综合型总部地产;强化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力度;强化“工业上楼”,加快建设现代化“摩天工厂”。深入实施广东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多类型、多主体的重点片区项目土地统一开发、整体协议出让模式,强化管委会对片区的整体统筹作用,为重大项目及大型基础设施布局预留空间,推动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国家级开发区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探路。
15、打造深化能源领域改革试点先行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对标新加坡等国际先进电网建设模式,建设国际一流配电网络,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智慧电网示范区,推动企业参与售电侧竞价交易。优化企业供电工程审批流程,进一步降低企业报装时间和用电成本。强化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政策,理顺加氢站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示范。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加快光伏发电推广应用。
六、广揽“高精尖缺”人才,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16、创建尖端人才发展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国内外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培养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学家、产业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争取海外尖端人才国民待遇试点、技术移民试点,打造海外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科研申报、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特色服务平台。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人才与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开展开发区之间人才互认、高企互认。创新高端人才政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股权期权激励、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强化人才、项目、资本的投融资对接。
17、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本运营中心。高标准建设黄埔商学院、黄埔军校商学院,创建国内领先的商业管理及人才培训品牌。建设黄埔人才大智库,打造全国一流人才信息智联平台。整合全区现有人力资源中介、劳务、培训、猎头等服务机构和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规划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进一步提升“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品牌,建设一批高端人才养老公寓,为高端人才父母(岳父母)提供全方位康养服务。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社会力量兴办优质国际学校、人才子女学校,探索人才子女全市就近入学新模式,创造人力资本运营良好环境。
七、加速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18、创建开发区新型管理体制。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提升开发区管理规格,加快推动知识城“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先行先试区建设落地。创新区域治理新机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支持企业职员到机关兼职,探索推动机关工作人员到企业归零挂职,进一步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探索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在条件成熟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公务员聘用制试点,推行“身份档案制、人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制、末位淘汰制”改革,构建以绩效为中心、多元化的分配制度,建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绩计酬的分配机制,实行激励性的收入分配制度,报酬与工作岗位和绩效挂钩。将营商环境、招商成果、服务成效纳入全区绩效管理考评范围,设置重点工作攻坚专项考评,对招商引资、征地拆迁、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予以额外的绩效奖励激励。
19、推动开发建设主体整体上市。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持突出主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合并同类项”,培育打造1至2家新的国企上市平台,形成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集群。深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企党建,推进落实区属国企融资多元化实施方案。加速区属国有企业与民营、外资企业混合发展,提高非国有股份比例,全面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20、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高质量建设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率先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投资贸易、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与港澳规则进行对接,加速服务业开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发展等制度创新,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创建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打造“金镶玉”政策2.0版。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造“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探索相对集中工程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权,试点借鉴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争取海关总署在我区试点先行简化出入境特殊品卫生检疫等审批手续。探索商事服务“离岸办”,创建港澳及国际投资者在我区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