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颁奖晚会在桥头镇举行

发布时间:2019-06-29 08:17:18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报道)6月28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东莞分会场系列活动之“群音会”东莞原创音乐舞台暨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颁奖晚会在桥头镇金荷花广场隆重举行。

据了解,2019年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作品征集稿件39部(篇/首),所有作品均是在省级以上文学杂志、报刊发表,或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

经过初评,共有24部作品获得终评资格。按照严格、公正、透明的程序评选,共有7部作品获得最终殊荣,终评结果一经揭晓,就以其新亮点和新突破在国内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倍受关注,东莞荷花文学奖被专家继续赞誉为“既有高峰,又有高原”、“是一个有气度、有高度的文学大奖”。

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奖、年度中篇小说奖、年度短篇小说奖、年度小小说奖分别由陶青林的《蛊惑》、吴向东的《最后一道亮光》、陈柳金的《绮川桥》、刘帆的《67号马车》获得,年度诗歌奖、年度散文奖、年度文学评论奖分别由孙海涛的《两地书》、洪湖浪的《哀我苍生》、池沫树的《词语的色彩》获得,突出贡献奖由詹谷丰荣获。

据介绍,“东莞荷花文学奖”是目前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纯文学大奖,也是东莞市目前最高文学奖。“荷花文学奖”每两年举行一次,设9个奖项。在市作协新一届主席团的倡导下,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在保持原来特色的基础上,对近两年东莞作家创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盘点。本届东莞荷花文学奖自2019年4月1日开始征稿,5月15日初评,6月1日终评,6月28日颁奖。

“东莞荷花文学奖”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无论是评审阵营,还是获奖作家梯队,体现了文学的一脉相承和最纯正的文学追求,东莞荷花文学奖已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分量和权威,从而受到国内的一致关注和好评。其次,评奖过程采取回避制度,坚持新闻媒体和司法公证全程监督,确保评委评审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公开性,评委现场发表意见、实名投票,评奖的公正性与公信力不容置疑。

获奖的长篇小说《蛊惑》获得了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中篇小说《最后一道亮光》发表在《作品》,短篇小说《绮川桥》发表在《清明》,小小说《67号马车》发表在《作品》并被《小小说选刊》转载,诗歌《两地书》由现代出版社出版,散文《哀我苍生》发表在《作品》,文学评论《词语的色彩》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些作品发表的刊物都是国内重要的纯文学刊物,水准都很高。“参评作品具有相当质量,显示了很高的文学质感,东莞文学孕育着大突破。”《小说评论》主编、终评委李国平评价说。这一届获奖名单可以代表东莞文学当前最高水平,东莞文学在广东可以成为一个标杆。

本届荷花文学奖评选共有6部小小说进入终评,这些作品都刊发于国内一线一流的期刊,这些期刊大都有相当层次,谢松良、秦兴江、刘庆华、赖海石、刘帆等小小说作者均有佳作在《小说选刊》等重要刊物发表,以桥头为代表的东莞市小小说创作,近年来可用“突飞猛进”四个字来形容,其特点是有队伍、有高度、有旗帜。“东莞小小说”正在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针对本届荷花文学奖小小说作品的强势现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终评委岳雯如是评价:“小小说是亮点,整体质量比较好。”小小说为东莞文学走出东莞,在外界产生广泛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本届东莞荷花文学奖较往届有一突出改变,即增加了国内文学名家与东莞作者的交流互动环节。6月1日上午评审结束后,下午,终评委就与几十位东莞作家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对参赛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精准的点评,同时就目前的东莞文学现象进行交流与研讨。针对一些作家直面“为何奖项花落他家”问题,评委答疑一针见血,毫不含糊,掷地有声,这种有眼光有共识有担当的正确回答,证明东莞荷花文学奖的评审经得起历史检验,获奖实至名归。东莞市作协新一届主席团,在确保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保持原来特色的基础上,事先对近两年东莞作家创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盘点,评审揭晓后又适时邀请高端专家把脉荷花文学奖,首开评委文学研讨环节,使整个评奖收束有力,为荷花文学奖的活动内容增添了一大崭新亮点。专家评委也对本届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近年来东莞文学各个门类都有所突破,文学队伍整齐,充满朝气与活力,不少作家先后获得多个国内重要奖项,实力不容小觑。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大背景下,未来东莞文学本着“出精品、出名家”的宗旨,将继续为东莞文学事业添砖加瓦。

本届桥头作家4人进入终评,阵容强大,最终,刘帆的《67号马车》(原载《作品》)获得全体终评委一致认可和好评,一举将小小说奖收获囊中,“桥头文学”再添沉甸甸的硕果。刘帆是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骨干成员,小小说专业期刊《荷风》杂志的执行主编,也是桥头作协会员,他的获奖再次证明桥头创建小小说创作基地的路子正确,桥头群众性小小说创作事业得到充分肯定与赞赏,东莞文学“桥头模式”继续抒写新的篇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