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教育等部门发布关于高考录取谣言防范提醒

发布时间:2019-06-27 01:23:14 推广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原标题: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再次发布提醒:高考录取特殊渠道不可信

人民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何淼)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高考前,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梳理汇总了历年来“冷饭热炒”的涉及考试阶段的谣言。在高考成绩公布查询之际,三部门再次发布高考关于录取的谣言和防范提醒:莫信谣传谣,只要通过省级招办和招生高校指定渠道查询核验,“李鬼”必会露马脚。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已经多年,招生政策、录取结果都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监督,不要听信走所谓“内部渠道”的捷径,所有招生信息查询和录取均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巩柯驿、李琳娜/配图

一、不能信的“意外之喜”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急切、复杂、侥幸的心理,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上大学的诱惑信息,比如发放奖学金、补助金、录取通知书等。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跌入不法分子早已布下的陷阱之中。正确做法:考生需关注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按照公布的工作进程和查询办法,便可查询与本人录取相关的信息,切不可听信非官方信息。

二、不能信的“高收费志愿填报指导专家”

针对考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特别是高考时希望子女能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愿望,近年来一些商业机构涌入志愿填报指导市场。各种噱头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如“精准定位院校”“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志愿推荐成功率>99%”等等。专家还被包装成“特约”“首席”“明星”“金牌”等等。收费更是高得离谱,有的是39800元起,有的5万元套餐。这些高收费志愿填报专家指导完全是一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中不乏诈骗。

三、不能信的“钱学交易”和“特殊渠道”

每年总会有一些经过包装的所谓人脉广的“能人”“厉害人”在高考期间活跃,他们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重点针对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落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考生和家长,鼓吹能用钱买到“校长指标”“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点招指标”等,或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渠道满足考生“低分高录”,让考生录取到心仪的院校、热门专业等,谋取不法利益。须知,高校招生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想通过“花钱就能上大学”是完全不现实和做不到的。高校招生没有各种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招生工作不仅要接受校内监督,还要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监督下录取。

四、不能信的“野鸡大学”

近年来,总有不法分子使用近似正规高校名称或仿冒正规高校网站混淆是非,还有使用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财经、管理、经济等热门词汇虚构高校,在网上网下进行招生诈骗。教育部每年均会在官方网站公布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未在名单内的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或虚假学校,考生和家长要认真核实,有疑问可与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