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青春赋力龙川兴:广州华商学院“青蓝织梦”实践队以科技文化共绘乡村振兴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25 12:55: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广州华商学院 “青蓝织梦” 实践队开展“探文脉、兴文旅、融科技、育童心、助民生”系列实践活动。(通讯员供图)

2025 年 7 月,广州华商学院 “青蓝织梦” 实践队整装奔赴河源市龙川县,以佗城镇为核心阵地,辐射灵江村、月乐堂小学等区域,开展“探文脉、兴文旅、融科技、育童心、助民生”系列实践活动,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书写高校服务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篇章。

红脉寻根:千年古迹中追溯文脉根脉

实践队首站深入佗城镇,开启沉浸式历史文化探访。队员们走进越王井考察南越水利遗存,聆听开拓者与百姓共济的历史回响;在南越王庙解读 “恩施嶺表” 匾额背后的民族融合实践与治理智慧;同步踏访龙川学宫、考棚等建筑遗存,通过实地采访、影像拍摄、史料整理,系统记录建筑特色与民俗关联,为古迹保护与文化传承积累第一手资料,让青春力量成为连接古今文脉的纽带。

数智赋能:VR 技术让宗祠文化 “云端绽放”

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队重点为佗城五大宗祠打造 “数字新衣”。队员们通过实地采样、航拍测绘与族谱整合,运用 VR 引擎精准还原宗祠建筑结构、神龛布局等细节,构建可交互的线上数字祠堂。用户可虚拟 “走进” 宗祠,直观感受姓氏文化底蕴,将传统 “实地参访” 模式升级为沉浸式 “云端体验”,推动千年宗族文化在数字时代 “动起来”“走出去”。

智育润心:AI 夏令营点亮乡村孩童科技梦

为播撒创新种子,实践队走进月乐堂小学举办 “AI 趣味夏令营”。在互动课堂上,队员们通过语音交互、图像识别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AI 技术;智能小车实操环节中,孩子们在 “建图 — 导航 — 抓取” 任务中轻松理解机械控制逻辑;“AI 知识竞答 + 灯谜闯关” 活动更将抽象知识转化为趣味谜题,让乡土教育焕发 “科技 + 文化” 融合新活力,在童心种下探索创新的种子。

数字强基:AI 政务培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实践队将科技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领域,赴佗城社区开展 “AI 智慧办公” 专题培训。围绕数据整理规范、材料优化技巧及智能工具运用等实用内容,队员们手把手指导村干部掌握数字化提效方法。培训后,实践队与镇政府达成 “数字实践基地” 共建协议,计划长期推进 “AI + 政务” 场景落地,助力基层治理向 “党建引领、数智赋能” 转型。

科技入田:AI 精准除草推动农耕模式革新

在灵江村的田野间,实践队引入智能农耕技术助力农业升级。通过无人机杂草识别技术,结合 YOLOv9 深度学习与 ExG+OTSU 算法,实现农田智能巡检、杂草精准识别与方案输出。该系统有效减少人工投入,避免传统除草对作物的损伤,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

寻味龙川:镜头定格乡土美食里的文化记忆

实践队同步启动 “寻味龙川” 主题活动,聚焦当地特色鱼生、黄酒、豆腐丸等美食文化。队员们走访餐馆、农户,用镜头记录鱼生的精细刀工、黄酒的古法酿造、豆腐丸的手工捏制全过程,通过采访手艺人与村民,深挖美食背后的民俗故事与技艺传承,让龙川的烟火风味与文化底蕴在影像中鲜活留存,为乡村文旅传播增添独特味觉记忆。

此次实践中,“青蓝织梦” 实践队以 “科技赋能、文化活化、教育帮扶、美食寻根” 多维度发力,从古迹文脉到数字宗祠,从田间科技到校园课堂,再到舌尖上的文化传承,全方位为龙川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优化数字遗产保护、拓展 AI 应用场景、丰富文旅传播形式,让 “行走的思政课” 扎根基层,为 “百千万工程” 贡献更鲜活的青年智慧与实践力量。(陈赞亮 通讯员梁展鸿)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