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神山社区生态农旅项目顺利完工。这个总投资 230万元,其中深圳对口帮扶协作资金196万元的项目,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完善农旅配套,让昔日撂荒地蜕变为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场景,成为深汕协作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神山社区虽有丰富农业资源与自然景观,却长期受土地撂荒、设施薄弱、产业单一等问题制约。为此,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井都镇工作队(以下简称“驻井都镇工作队”)深入调研摸排,协同当地镇委镇政府谋划“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并联合镇村、施工单位建立“全程跟进、节点攻坚”机制,通过优化方案、调配资源,推动荒地“蝶变”农旅综合体,实现帮扶资金精准惠民。
项目紧扣“农业筑基、旅游拓能”核心目标双向发力。针对农业生产需求与痛点,对110亩不规则撂荒地实施集中平整与系统性整合,将过去“地块零散、耕作不便”的低效农田,改造为连片成方的标准化大田。同步新建1.2公里灌溉水渠,实现农田灌溉全覆盖,让水流按需直达田间。整修1.8公里机耕路直通地头,配套建设标准化农业设施,使闲置土地具备规模化、机械化耕作条件,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筑牢基础。
在休闲功能打造上,依托连片田园基地,规划种植兼具经济价值与观赏效果的特色作物,培育层次丰富的农业景观,修建休闲观光亭点缀田间,以蜿蜒休憩步道串联水渠与绿地。这些设施既为村民劳作间隙提供歇脚纳凉场所,也为周边游客打造漫步赏景空间,推动生产场景与休闲空间自然融合,为培育“农业+观光”新业态创造条件。
项目落地后,乡村振兴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经系统性改造,原本闲置土地利用率从不足40%提升至80%以上,有效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同步增长,村集体通过土地盘活拓宽了增收渠道,还带动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路径不断丰富,致富渠道持续拓宽。此外,乡村风貌也得到明显改善,规整的田园景观与休闲观光亭相映成趣,不仅擦亮了乡村“颜值”,更让闲置土地转变为带动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活力资产”。昔日杂草遍布的撂荒地,如今田埂有欢笑、地头有忙碌,村庄呈现出勃勃生机。
“项目既解了土地闲置的忧,又铺了村民增收的路。”神山社区“两委”干部如是说。据了解,井都镇将以该项目为纽带,串联古村落、滨海景观,打造乡村游线路,持续深化深汕协作成果,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井都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强劲动力。(郑雪云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井都镇工作队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