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向战而行淬尖兵!广东云浮军分区实战化训练掠影

发布时间:2025-08-14 15:25:5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骄阳似火,大地蒸腾。云浮军分区综合训练场上,热浪灼人,杀声震天。背负装具的官兵,时而如猎豹般低姿匍匐,时而如离弦之箭奋力冲刺,时而挥臂将手榴弹精准投向目标区。近段时间,该军分区紧扣军事训练大纲,从严从难组训施训,着力提升官兵军事素养,锤炼敢打必胜的“硬功夫”。

从“操场秀”到“战场考”——思想转舵向实战

“以前训练,总想着动作好看点,成绩过得去就行。现在?满脑子都是‘敌人从哪来’、‘这动作能不能保命’!” 训练间隙,上等兵苏俊英猛灌一口水壶里仅剩的水,黝黑的脸上神情严肃。

观念的转变源于军分区党委的清醒认识:战场无亚军,平时训练搞“操场秀”,上了战场必然要付出血的代价。为此,一场彻底向“练为战”转舵的行动在训练场持续铺开。

最直观的变化在训练内容:三公里不是选在惠风和畅的天气,专挑烈日当空、官兵最疲惫时展开奔袭,逼着大家在极限中练耐力、练意志;手榴弹投掷场,原本清晰标示距离的标线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直径不断缩小的环形靶区;战场救护训练更是直接搬到了泥泞水坑边,官兵们满身污泥练习止血包扎、伤员搬运,怎么狼狈怎么来。

“敌人不会选风和日丽的时候进攻!平时训练舒服了,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军分区领导指着被汗水、泥浆包裹的官兵,语气斩钉截铁,“必须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真正融进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里!”

从“过得去”到“过得硬”——标尺卡严挤水分

基础体能关刚过,训练立即向战场硬核技能“深水区”挺进,而一把名为“零容错”的标尺,被前所未有地卡紧。

“‘敌情’!”单兵战术训练场,教练员一声怒吼,“跃进拖泥带水!暴露时间过长!重来!”考核人员的“火眼金睛”和秒表是场上的“铁面判官”:跃进差半步?不合格!卧倒慢半秒?重做!战术动作缺乏敌情意识?加练!武器装备操作要求蒙眼拆解结合,手感必须“刻进肌肉”。

识图用图考核,在完全陌生的复杂地域限时寻找目标点,误差超过一米直接判定失败。“战场上,差之毫厘就是生死之别!‘差不多’?那就是‘差很多’!”负责战伤救护考核的参谋,正用卷尺仔细丈量一名战士包扎三角巾的松紧度,“松一指?不行!战场上这会要了伤员的命!补考!”

笔者见到,一名助理员因在野战生存课目中取水方法不够隐蔽高效,被训练监察组判定“战场暴露风险过高”,不仅个人被要求加训,连带整个编组都要重考。“训练场上的‘零容错’,就是战场上的‘零伤亡’!汗流够了,血才能少流!”

官兵们身上的迷彩服湿了干、干了湿,凝结着厚厚的白色盐渍,手臂、脖颈处晒脱的皮肤清晰可见,手掌磨出的血泡破了又起,结成了硬茧。军分区的目标异常清晰:人人必须成为“免检品”,项项都要练成“肌肉记忆”,绝不允许一个“短板兵”踏上未来的战场!

从“单练唱”到“协奏曲”——攥指成拳练合成

当单兵技能锤炼到近乎本能,训练场上的“火药味”陡然升级!军分区大胆打破传统“单打一”、“分步走”做法,创新推出“体能+技能+战术”深度融合、“单兵+班组+分队”无缝协同、“静态+动态+突发”极限考验的“协奏曲”式训练法。

官兵刚完成高强度武装奔袭,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电台骤响:“前方发现‘敌’坚固火力点,命你部迅速前出压制!”无暇喘息,官兵立即依托地形展开战斗队形。在模拟的枪炮声和炸点烟幕中,以低姿、侧姿交替跃进。抵近射击地线,卧倒、据枪、瞄准、击发!“敌”火力刚被压制,观察哨急报:“右翼发现‘敌’运动目标!”指挥员令下:“A组,火力延伸!B组,右翼目标,精准狙杀!”官兵闻令而动,迅速调整阵位,交叉火力网瞬间织就……

整个演练过程,特情设置如同疾风骤雨,环环相扣,无缝衔接,逼着官兵把前期千锤百炼获得的体能储备、武器操作技能、战术协同意识,在高压、高负荷、高应激状态下紧密融合、快速调用,锤炼着在瞬息万变“敌情”中的快速反应、默契协同和精准火力打击的真本事。

“过去是各练各的‘独角戏’,打个靶子就算完事。现在是真刀真枪的‘协奏曲’,敌情连着敌情,火力协同、战术转换都得跟上,练一次脱层皮,可这仗打明白了!”满脸硝烟、耳朵里还嗡嗡作响的班长唐煜飞,一边快速更换弹匣一边感慨,“就像把枪管、子弹和扳机真正组合成了杀敌的拳头!心里更有底了!”

严苛的“战场”熔炉,终炼出闪亮的精钢。最新考核数据出炉:官兵基础体能优秀率较年初飙升15个百分点,轻武器射击优秀率创下新高。然而,数字之外,更深刻的变化在官兵眼中燃烧,在行动中彰显:极限挑战下,眼神更加坚毅果敢;复杂环境中,动作更加迅猛精准;协同作战时,配合更加行云流水。

练兵场上的硝烟终会飘散,但冲锋的号角永不落幕。面向未来战场,官兵们誓言铿锵:深研克敌制胜之道,在烈日与硝烟中持续加钢淬火,用滚烫的汗水和钢铁的意志,锻造出无坚不摧的打赢利刃。(陈伟赞 通讯员黄广潮)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