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水韵芝兰展新颜,流花湖入选广州市美丽河湖

发布时间:2025-08-12 16:56: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广州市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广州市民熟悉的流花湖位列其中。流花湖,古称芝兰湖,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的西北侧,因南汉古迹流花桥而得名,既是驷马涌流域防洪调蓄的核心,也是兼具生态保护与休闲功能的城市景观型湖泊,是广州市区八大人工游览湖之一。

流花湖曾受城市化影响,面临内源污染与生态失衡挑战。越秀区坚持外防输入,内调平衡的系统思维,对外控制输入污染,对内重建生态平衡,旨在重现千年芝兰韵、焕发今朝流花辉。

水质从劣V类跨级提升至III

强化源头系统管控,筑牢控污长效屏障。推进驷马涌流域公共管网完善、排水单元整治和清污分流工程,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切实防控雨污混流入湖。强化管网运行维护,完成驷马涌流域的雨水管渠清淤疏浚,通过新增调蓄空间、优化闸泵调度机制,巧借珠江潮汐抢排涝水等措施,增强流花湖调蓄能力,进一步缓解流域内涝压力。结合生态修复技术布设拦污设施,采用微生物降解、涌浪增氧与生态滤床协同净化手段,提升水体自净力,同步加强沉水植物维护及外来物种清理,保障湖区生态稳定。治理后的流花湖水质,从劣V类跨级提升至III类,水体透明度显著上升,湖面干净整洁、清澈见底。

推进水域生态修复,重塑湖水健康肌理。流花湖以清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为核心,以改环境-修生态为主线,多策并举开展生态修复。针对不同湖区的污染程度分区治理,分阶段推进一湖、三湖和二湖治理;进行底泥改良,通过抽干湖水、晾晒底泥、施撒生石灰等措施灭杀病菌并降低污染物浓度;高密度种植苦草等沉水植物,吸收营养盐并提升溶解氧浓度,构建清水稳态;移除入侵和草食性鱼类,投放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及底栖动物,优化水生动物群落配置,促进生态平衡;构建廊道,并在于鹭岛种植鸟饵植物,搭建栖息架,打造闹市中的小鸟天堂。数百只鹭鸟在此栖息繁衍,水鸟翔集,近年来,共记录鸟类113种,同比新增59种,更有白鹇和褐翅鸦鹃等8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成为流花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生动证明。

入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深化数智赋能水平。坚持湖长领治与部门联治,定期开展湖区巡查与问题整治。推进实施流花湖“一湖一策”,强化湖区日常巡查、保洁、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保障。委托第三方技术力量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和生态廊道评估,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充分运用智慧化管理手段,推广智能APP平台,实现巡查养护闭环管理,推动构建鸟类自动识别智能监测系统,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

传承流花历史底蕴,绽放流域岭南风采。充分发挥流花湖人文氛围和生态资源优势,构建全龄段、多维度的群众文化生态圈。通过打造流花八景,巧融自然风光与人文建筑,展现岭南园林之魅;以公园+科普+生态为核心,构建自然教育体系,开设生态研学课堂,宣传环保理念;践行公园+非遗发展理念,弘扬岭南盆景文化,举办围棋文化节等活动;推进占用地复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实现城园融合发展。流花湖成功入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首个广东省群众围棋活动基地,并设立生态实践营地。近年来,年均游客量保持在600-800万人次,成为河湖治理与文化融合的典范,展现了水文化与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黄楚芳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