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媒体聚焦汕尾:“兵支书” 助力“百千万工程”展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11 12:47:5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媒体采风团合影留念。(陈赞亮 摄)

8月8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调研采风团深入汕尾市护南村与红坎村,探寻“兵支书”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中的突出贡献与实践成果。

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高中村“兵支书”蔡剑虹接受媒体采访。(陈赞亮  摄)

陆河县上护镇护南村“兵支书”叶志江接受媒体采访。(陈赞亮 摄)

在陆河县上护镇护南村,“兵支书”叶志江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他结合“入户联心”活动,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将全村划分为27个联户单元,吸纳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评比小组,每月定期开展积分评定。通过“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把“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在积分细则制定上,紧密围绕“百千万工程”与绿美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开展“积分+环境整治”“积分+绿美庭院”等活动,激励村民踊跃投身乡村建设。比如在推动绿美生态建设时,将村庄绿化纳入评比,村民参与植绿护绿、创建“绿美庭院”可获得积分奖励,定期公布积分情况,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提升乡村社会信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陆丰市城东街道双寨村“兵支书”陈泽业接受媒体采访。(陈赞亮 摄)

座谈交流现场。(陈赞亮 摄)

而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红坎村,“兵支书”陈华源抓住“百千万工程”契机,团结带领乡亲们奋力走在红坎村乡村振兴浪潮上,发挥红坎村独有的滨海优势,亲力谋划打造出网红咖啡一条街,目前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点,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这里打卡,带火了旅游经济。在这个基础上再引进更多的市场主体、优化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用优美的滨海景色加以丰富的特色美食留住游客,结合海陆丰的风俗文化,不断完善旅游生态,把红坎村打造成为业态聚集的咖啡一条街,成为支撑滨海旅游经济的生命力。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红坎村“兵支书”陈华源接受媒体采访。(陈赞亮 摄)

汕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汕尾高度重视“兵支书”队伍建设,不断挖掘和培养优秀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如陆丰市城东街道双寨村“兵支书”陈泽业,实践农村基层综合治理新模式,成功打造“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海丰县梅陇镇高中村“兵支书”蔡剑虹,以“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创新土地流转、加强村企联动等方式,依托莲藕特色种植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村企+农户”的富民增收之路。市城区红草镇海梧村“兵支书”吴州斌,带领村民探索以村经联社为核心,“专业种养合作社+农户”为驱动的“一核双驱”模式,让海梧村走出一条生蚝养殖、餐饮和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之路,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兵支书”们凭借军人的坚韧品质、组织能力与责任感,在“百千万工程”中发光发热,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汕尾还积极探索多种举措,整合资源,为“兵支书”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媒体采风团合影留念。(陈赞亮 摄)

此次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聚焦汕尾护南村和红坎村,通过深入采访、实地感受,全方位记录“兵支书”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奋斗历程与显著成效。后续,相关报道将通过各大媒体平台陆续推出,生动展现汕尾退役军人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让社会各界看到“兵力量”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 。(陈伟赞)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