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走进云浮市,深入探寻该市退役军人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突出贡献。此次活动聚焦云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五种力量”,全面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展现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
云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坚持“硬件建站”和“软件建家”协同推进,全力确保“五有”“全覆盖”要求落实到位。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041个,覆盖率达100%。在此基础上,通过“示范创建”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拓展实体化运行,加强效能化保障,成功打造77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县镇两级68个广东省星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同时,云浮市组建了84支退役军人先锋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300余场次,服务时长约41万小时,受众达20余万人次 。把选优配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为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在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兵支书”“兵委员”先进典型。其中《云城区用好“兵支书”“兵委员”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入选2024年《全省基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2名“兵支书”上榜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的个人名单。
此次媒体采风行重点关注了“兵支书”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引领作用。在罗定市素龙街道凤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退役军人唐建南积极发挥“兵支书”的带头作用,聚焦“百千万工程”,创新性地建立积分兑换奖品的激励机制。通过“积分超市”,将乡村治理从“任务型”转变为“激励型”,使其成为凝聚、宣传和教育群众的重要实践阵地,有效推动乡村风貌提升。走进凤塘村的“积分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生活用品,村民凭借参与乡村建设活动获得的积分来兑换相应物品。自积分激励活动开展半个月以来,已有58位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10余位村民积分超过150分。这一举措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还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风貌,使村庄呈现出干净整洁、人情温暖的新景象。唐建南表示,积分制的推行让村内环境显著改善,村民参与村委事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乡村整体风貌得到了有效提升 。素龙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将在其他村(居)委全面推广“积分制兑换”模式,以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
凤西村“兵支书”陈建能始终发挥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依托凤西村临近城区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盘活村中2.8万多平方米集体留用地,使村级及自然村集体经济有了质的提升。其中,凤阳自然村凤阳一、三经济社留用地顺利出租,为凤阳自然村村民集体年收入增加16.8万元。2025年凤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7.4万元,同比增加73.6%。在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同时,陈建能高度培育文明乡风,大力推动5条自然村新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积极推动凤西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组织成立凤西篮球协会,组织村民参加素龙街道第一届村BA篮球赛,并获得第1名好成绩;组织成立凤西村棋类协会、书法协会,凤西村文艺协会,举办凤西村首届“广东易宏建设杯”象棋比赛、“墨香润家风 笔韵传家训”书法展、2025年少儿才艺汇演晚会、公益夏令营等系列活动,通过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凤西村的乡风民风得到进一步改善。陈建能10多年来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用力用功推动凤西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坚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在云安区富林镇云利村,“兵支书”陈钊汉同样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典型代表,近期他上榜广东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名单。从军营到乡村,陈钊汉始终坚守初心,以实干担当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带领云利村实现美丽蝶变。云利村素有“长寿村”“民俗文化村”的美誉,近年来,在陈钊汉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作为云利村党总支书记,陈钊汉将党建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果。他积极凝聚党群合力,创新“共谋共建”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促进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中,陈钊汉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推动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制度,创新推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与“党员首议制”“三个在先(党组织提议在先、党员审议在先、群众评议在先)”工作机制,实现村级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借助“网格化 + 清单式”管理模式,云利村将党建与“多网合一”深度融合,通过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及时发现、预警和处置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并凭借完善的民主监督平台和法治建设成果,成功创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针对云利村老龄化问题,陈钊汉创新推出“四真四心”工作法,为老年群体构筑起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完成6.5公里“四好农村路”改造,种植2428株苗木,打造24个小生态板块、4个主题林和72个“四小园”,提升162间农房风貌,一河两岸工程打造的“漠阳江第一潭”成为村庄的亮丽名片,让村民居住更舒心、出行更省心;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和基层治理平台,村委定期开展入户探访、健康讲座和志愿活动,累计举办50余场,服务老年人2000余人次,保障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让他们健康更安心、服务更贴心 ;通过举办节庆孝亲活动营造浓厚的敬老氛围,创新设立智慧助老服务,实现全村监控联网保障安全,安排专职人员指导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利用微信群定期推送健康知识和防诈提醒,并评选出23户“最美孝德户”,让孝亲更暖心、助老更顺心;组建老年文体团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生活更知心、文化更润心。这一系列举措使云利村在2023年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成为养老服务的优秀范例。
面对云利村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困境,陈钊汉带领村“两委”班子主动对接南海区帮扶单位,采用“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承租1000亩山地种植坚果、200亩茶油树,优先聘用本地农户务工,并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有效推动村级集体收入在三年内从3万元增长至17万元,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利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曾任云安区石城镇珠洞村“兵支书”的邱永桂,在当选为村支书后,就将着力点锁定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建设和项目发展上,第一时间密集召开村民大会、乡亲恳谈会,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群众和经商乡贤自筹募捐,推动实施珠洞村委塱尾一队、榕树围、石仔坑、朝头营等村道硬底化项目,实现珠洞村下辖各自然村全面实现村道硬底化铺设,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项目建设是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关键路径。为推动石城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深南高铁(云安段)两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邱永桂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主动下沉项目一线,积极做好基层工作,化身政策“宣传员”和矛盾“调解员”。面对塱尾、榕树围、塘基底、坑洲等村污水处理池选址争议及征地拆迁中的“梗阻”难题,他坚持“脚底板下出办法”,带领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做好民意调查工作,以群众“听得懂”的方式宣讲项目意义和政策补偿标准,设身处地倾听村民担忧与合理诉求,耐心细致调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纠纷。正是这份坚持不懈的韧劲和以心换心的真诚,有效消除了误解、凝聚了共识,推动污水管网入户工作得以高效、顺利完成,促使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项目建设激活“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此次中央、省市媒体深入云浮凤塘村和云利村采访,充分展现了“兵支书”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突出贡献和担当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成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为云浮市乃至全省的“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生动范例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唐建南、陈钊汉这样的“兵支书”在乡村大地上发光发热,带领广大群众朝着“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奋勇前行,书写更多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