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全国巡演北京站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7-28 09:25:3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东莞原创话剧《倒不过的时差》于726日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先锋智慧剧场迎来全国巡演的收官。

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双重突破

该剧以老夫妇卖掉国内房产为子女置换美居、孙辈在西方文化中疏远祖辈等情节为切口,勾勒出两代人因时空阻隔产生的情感裂隙。通过法庭对峙切入,回溯三代人在异国的文化碰撞,虚实相生的舞台诗学与极简装置设计,高效完成场景转换;演员以肢体语言细微调整完成角色转变,如臧莹竹饰演的儿媳从“中式温婉”到“海外独立”的层次递进,高云鹏则将中式家长权威与海外生存困境融为一体;引入中国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形成“间离效果”,在现实主义基调中注入哲学思辨。

巡演历程:从本土到全国的艺术突围

711日,自东莞玉兰大剧院启幕以来,《倒不过的时差》以“庭审倒叙+多线嵌套”的革新叙事结构,将三代人跨洋生活的矛盾与温情徐徐展开。首站演出座无虚席,观众被剧中老夫妇为子女置换美居、孙辈因文化差异疏远祖辈等情节深深触动,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

718日于南京演艺集团星空剧场演出时,本剧上座率突破85%。南京观众数度拭泪,更在演出结束后自发打开手机手电筒,与演员共同营造出“星海”般的互动场景,成为巡演中的高光时刻。

演出结束后,南京市民王女士哽咽表示:“剧中母亲欲言又止的牵挂,让我想起留学女儿每次通话时的克制,这是中国式亲情最真实的写照。”中年观众邴岁寒专门找到编剧兼导演秦川交流:“这部剧让我重新审视子女教育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时差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观念鸿沟。”

726日在北京的收官演出前,剧场外已聚集大量慕名而来的观众。这部莞产力作,终以艺术之名,完成了对时代与人民的深情告白。

中国武警文工团编剧导演、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宝社,在观看演出后向编剧、导演秦川发来祝贺并表示,该剧选取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把一个很难把握的题材,形象地诠释了“时差是文化的差异”,让观众通过戏剧冲突,切身感受到“文化塑造人的性格”,不仅要热爱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也要珍惜我们生活中的亲情。

一场跨越地域的集体共鸣

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评价:“表面是代际冲突,实则是跨文化伦理的较量。”

北京站作为巡演终点站,选择国家话剧院先锋智慧剧场这一实验戏剧重镇,既是对剧目艺术高度的认可,亦为未来创作打开新可能。演出后,主办方计划举办总结交流会,邀请国家话剧院专家深入研讨,推动莞产戏剧与国家级平台的对话。

地方文艺的全国突围样本

从东莞到北京,这场巡演不仅是艺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生动注脚。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以“全本土”阵容打破地域限制,证明地方文艺作品通过深耕本土题材亦可实现全国突破。正如主创团队所言:“我们希望用东莞的故事,讲全中国的情感。” (黄楚芳 通讯员郝媛卓 张丽 )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