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法治护航营商沃土:南沙自贸区“法治化环境”蝉联全国自贸区第一

发布时间:2025-07-28 09:15: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南沙继续以89.79分名列法治化环境指数评估榜首!这份权威认可,彰显了南沙以法治为基石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卓越成效,为企业在南沙扎根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南沙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提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强化制度供给、优化服务质效、严格行政执法、畅通解纷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打造一个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的发展环境,为南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保障。

强化制度供给,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南沙区以落实好《南沙方案》任务目标为总牵引,围绕市场准入、规则衔接、资源供给、人才引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良法强保障。全国率先出台一揽子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91条,覆盖监督、执法、司法、政务等全链条,首聘10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员”,奏响“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以良法注活力。支持市人大 2025 年立法计划预备项目《广州市南沙人才发展条例》(暂定名)区层面立法工作,为区人才局提供立法程序指引,为夯实南沙“五港联动”中“人才港”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以良法促联动。深入实施《南沙意见》《南沙条例》《南沙措施》等,推动出台市政府规章《广州市南沙区港澳专业机构和港澳专业人士执业实施办法》并于6月1日起施行,已成功吸引9名港澳专业人士前来办理执业认定,推动粤港澳三地在专业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提升服务质效,打造惠企便民“新标杆”

坚持问需于企,持续优化服务质效。深化简政放权。推动省人民政府决定将9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南沙区实施。进一步压缩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办理时限压缩94%以上。推出“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新模式,着力推动企业早开工早投产。上线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上线政务服务事项2757项。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持续深化全市首个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南沙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律企对接法律活动35场次,服务企业代表近千人次。南沙作为全市唯一分会场举办“科技赋能 法智同行”广州法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会,助力涉外法律服务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全国首个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建设,已落户6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占全市近7成),助力22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在南沙顺利执业,集聚52名港澳籍律师在南沙提供法律服务,推动港籍律师在南沙担任首席仲裁员。打造贴心政务环境。设立“南沙企业日”,由区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定期主持召开座谈会,搭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从“诉求收集”到“全程领办”再到“问题解决”企业诉求全流程闭环服务。持续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着眼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线上企业服务总入口。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及“1+N+10”涉企专业法律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法治体检”活动520余次。深化“1+1+N”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服务新机制,累计为港澳青年提供法律支援服务3400余人次,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可及性和便捷度。明珠金融科创中心、大塘科技产业园、横沥生物谷等6大重点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赋能企业合规经营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工作站将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定期开展普法讲座、法治体检等举措,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合同履行中的法律痛点。以横沥生物谷为例,服务站已为多家生物科技企业定制专利布局方案,有效降低创新风险。

规范行政执法,架起政企沟通 “连心桥”

南沙区通过系统性改革创新,将行政执法效能转化为营商环境竞争力,正用“法治定力”回应企业家“发展信心”的期待。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规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连续九年对全区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全覆盖办案质量评查,执法规范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面推行更广范围的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涉企“综合查一次”,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近30%。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全面推行更广范围的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涉企“综合查一次”,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近30%。推行“亮码入企”,共产生有效亮证记录1179条、检查企业953家。持续深化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为企业送上“法治定心丸”。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2个,聘请社会律师、企业代表等特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员24名,进一步拓宽企业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强化依法行政保障。落实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容缺受理制度,畅通涉企复议绿色通道,实行繁案精审、简案快审,让企业对行政执法规范化可感可及。强化区政府行政复议内部监督效能,共及时坚决纠正影响公平转入、妨碍平等竞争的违法行政行为和“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不当行政行为。推进行政诉讼败诉率降至4.35%,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畅通解纷渠道,绘就涉企调解“新枫景”

南沙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着力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纠纷解决体系。构建多元解纷体系。“和谐南沙”多元解纷机制层层推进,建成“1+17+220”非诉讼解纷网络,涵盖“和谐南沙”多元解纷中心,17个调解点以及220个调解组织。建立“南沙智调”线上解纷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实做细调解职能,形成了优势互补、衔接顺畅的多元解纷新格局。打造专业解纷平台。联合区法院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开展诉前委派、诉中委托、线上司法确认等业务培训,目前,该局人民调解队伍已达1750人,同比增长约4%,实现调解队伍数量和矛盾纠纷业务水平“双提升”。持续推进商事调解中心建设,公正商事调解中心设立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先后成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南沙工作站、南沙自贸区法院驻口岸知识产权纠纷调处中心、广东中证投资者服务与纠纷调解中心南沙调解工作站、南沙同理商事调解中心、南沙区金融行业调解委员会等多个专业解纷平台,协同联动高效化解涉企争议。强化跨境解纷服务。针对南沙涉外企业众多的特点,加强跨境纠纷解决服务。南沙法院、南沙国际仲裁中心联合发布《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临时仲裁服务规则》《南沙促进国际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服务七条举措》,首创“五大机制”破冰制度空白。积极推行“一站通办+一网通办”跨境纠纷化解服务。持续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司法实践,开展庭前事实清理、要约和解、属实申述、委托当事人送达等一批港澳规则衔接探索,通过跨境解纷机制快速化解矛盾,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凝聚多方合力,擘画护企安商“同心圆”

南沙区厚植护商兴企法治沃土,在助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让法治环境成为辖区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的“助推器”。加强司法公开。坚持规范和深化司法公开,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司法环境,区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第五次排名全国专门性法院第一,区检察院检务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检务透明度指数(基层检察院)第一名。提升普法实效。推动将《公司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纳入年度全区各单位学法“必修课”,作为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年终述法的重要内容,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水平。广泛开展涉及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等重点法律法规普法工作,累计开展“民法典进企业”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322场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推动行业自律。制定发布市场主体登记秘书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企业合规建设培训暨“穗企出海法治护航”(南沙专场),鼓励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行业培训等方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竞争,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未来,南沙将持续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牢固树立把企业家当“自己人”,为企业当好“店小二”的服务理念,把法治打造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以“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的奋进姿态,为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