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7月22日,“花石榴·小候鸟·夏令营”结营仪式在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附属雅正学校举办,通过民族舞、军体拳、川剧变脸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彰显120余名青少年团结友爱、活力四射的精神面貌,奏响民族团结的最强音!
本次夏令营活动备受省民宗委、市民宗局重视,既是花都区开展“港澳台+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一次大胆尝试,又开创“政企校社联盟”之先河,得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广州工商学院等高校的支持,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示范意义。
三大篇章谱写民族团结
生动画面见证美好团聚
本次夏令营把各民族、港澳台、海外华侨学生集中在一起,核心目标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实践教育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夏令营通过为期10 天的“四同四育”模式(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娱乐;学习四种知识、培育四种精神),打造一场沉浸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增强青少年同心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凝聚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建立起深厚的民族情感。
结营仪式分为“石榴花开·民族同心”“雏鹰展翅·成长有光”“感恩之心·家国同行”三大篇章。灯光闪烁的舞台上,夏令营学员们身穿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演绎充满民族风情的文艺节目。每一次旋转,都藏着欢聚的喜悦,每一张笑脸,都绽放民族的同心圆。
节目中穿插着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花都区相关领导分别为优秀营员、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优秀教官、优秀生活老师、优秀班集体颁奖,祝贺莘莘学子们的成功蜕变,感谢教官及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大屏幕上,一帧帧夏令营回顾画面循环播放,记录了孩子们同吃同住时欢快的笑脸、练习军体拳时刚劲的招式、认真听课时专注的目光……这段旅程,将成为孩子们人生行囊中一份沉甸甸的财富,激励他们勇敢前行。
学员收获真挚友情
教师助力传承民族文化
为期10天的夏令营,如同一座精心搭建的成长舞台,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画卷。孩子们像一颗颗紧紧相拥的“石榴籽”,在共同学习、生活与挑战中,不仅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收获了真挚的友情。
学员肖暮辰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户外研学课,当他看到灵巧敏捷、外形酷炫的机器人时,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机器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未来我也想从事科技方面的职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肖暮辰愉快地分享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以后还会相约见面的!”学员韩子杰娓娓道来,在一节军体拳课上,他不小心把手臂拉伤了,疼痛难忍,与他同住一室的少数民族同学立即扶他去医务室处理伤口,回到宿舍之后还主动帮他洗衣服,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令他十分感动,让他收获了一个珍贵的朋友。
本次夏令营的老师们,以生动有趣的课堂为纽带,向学员们传播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带领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
教师何诗盈给学员们上舞蹈课,她清楚地记得,在上傣族舞课时,起初有些男孩子比较抗拒,她便给他们介绍傣族舞的由来、特点、种类等相关知识,并播放网络上的舞蹈视频给他们看,他们逐渐发现,原来男孩子跳傣族舞可以这么帅,慢慢地产生了兴趣。“在舞台展演时,孩子们跳得很好,团队协调非常棒,我想他们不光是学会了傣族舞,这种民族文化也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心里。”何诗盈欣慰地表示。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携手筑牢共同体
据悉,“花石榴·小候鸟·夏令营”活动是花都区创新举办的首届港澳台侨与各族青少年交流夏令营活动,旨在促进各族青少年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目前,花都区已形成“政企校社+N”联动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参与,高校赋能,家校联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理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
花都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夏令营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知识的学习,又有人工智能等未知世界探索,还有个人才艺展示,更有意志力的磨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短短十天,我们见证了孩子们收获成长、自立自强。
石榴花开,民族同心。未来,花都区将继续完善“花石榴·小候鸟·夏令营”活动举办的机制,将模式复制到其他学校,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引入更多专业力量提升活动质量,争取越办越好,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携手铸牢共同体。(陈赞亮 通讯员张智虹 黄慧文 蔡剑豪)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