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火炬工业集团园区党委(以下简称“园区党委”)聚焦党建引领、服务优化、治理融合,打造全市首个“新就业人员友好园区”,探索出一条“组织覆盖、服务提质、治理赋能、机制保障”的“破圈融合”新路径,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织密组织体系 凝聚向“新”力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园区的‘过客’,现在有了党组织和这么多暖心服务,归属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外卖小哥小邓在园区“新就业人员友好园区”揭牌仪式上感慨道。作为中山首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园,火炬工业集团园区汇聚超千家企业、10万名员工,催生出庞大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如何将这些流动性强、分散度高的群体融入园区“治理网格”,成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点。
园区党委积极构建“摸排-覆盖-服务-治理”闭环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纳入管理,推动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切实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在园区党委选派的党建工作指导员精心指导下,2024年底,成立了火炬高新区首个电商直播基地党支部,并打造了党员活动阵地,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不断强化思想引领,为新就业人员构筑起“红色家园”,将这股“新”力量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搭建“五个友好” 绘就温暖底色
园区党委紧盯新就业人员急难愁盼,线上线下收集停车进门难、生活成本高、发展路径窄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五个友好”场景建设,构建多层次友好生态。
“友好课堂”提能力。开设技能培训、普法教育、心理调适等综合课堂,推出AI应用、短视频制作等创新课程,并以“十分钟友好课堂”“班前一刻钟学习”等微课堂形式,破解工学矛盾,助力新就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升。
“友好设施”解难题。从“小设施”切入,让新就业人员感受“大温暖”。制作专属园区标识,使其成为新就业人员享受园区便利的“友好通行证”;增设配送车专用停放区、外卖柜等设施,有效解决“停车难”“进门难”的问题,全力畅通配送服务“最后一百米”。
“友好服务”暖人心。除了常态化开展“节日送温暖”“微心愿征集”等暖心服务之外,园区党委连续三年举办“快乐企蒙”公益夏令营、“党建+工业”研学活动,优先面向新就业人员子女报名,守护新就业人员子女健康成长;鼓励单身新就业人员积极参与园区团委举办的“火炬青年在一企”“企遇良缘”等系列交友活动,为他们搭建社交平台;在暖蜂驿站设立暖“新”角,常备应急、卫生等女性友好专属用品,设立科学育儿、妈妈岗等在线信息平台,为女性新就业人员提供暖“她”服务。
“友好公寓”优保障。依托集团自建物业资源,盘活闲置的宿舍型房源打造“友好公寓”,面向园区工作相对稳定的新就业人员提供租赁服务,租金低于市场价30%,首年免物业管理费,满足“一间房、一张床”的多元化住房需求,为新就业人员筑起“安居巢”,实现“安居梦”。
“友好企业”促共赢。成立“友好企业联盟”,引导园区企业为新就业人员提供产品福利、灵活就业帮扶等友好资源。联合明阳集团、广盛公司、零壹共创孵化器等企业共建快递柜、外卖柜等设施,广东品能赠送移动充电宝礼包、醇品大酒楼端午送粽子、农兴科技夏日送清凉饮料、国丹中医院提供健康证办理折扣优惠、联通公司推出专属优惠套餐等,切实降低新就业人员生活成本,激发他们“反哺”热情。
聚焦治理赋能 激活基层“新”动能
园区党委坚持“服务与治理并重”,积极引导新就业人员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让新就业人员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志愿服务的奉献者。
建强“三支队伍”。园区党委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成的“联蜂”联络队,成为紧密联系新就业人员的“红色纽带”;组建新就业人员党员先锋队,在工作岗位中主动亮身份、作表率;成立“火工蜂行者”志愿服务队,动员吸引了50余名小哥到园区报到,化身基层“移动探头”,积极参与安全隐患上报、文明宣传等活动,壮大基层治理力量。
创新议事机制。在暖蜂驿站嵌入“议站”功能,定期召开新就业人员议事会,推动停车优化、外卖柜增设等12项问题高效解决,形成诉求“收集-协商-反馈”闭环。
深化品牌引领。以“温暖如火 微光成炬”火工志愿品牌为引领,将“火工蜂行者”志愿服务队融入品牌实践,培育新就业人员典型,带动更多小哥投身绿美建设、环境整治、爱心援助等志愿服务,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
发挥资源优势 构建长效机制
为确保“友好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园区党委强化顶层设计,形成“阵地+宣传”双重保障机制。
阵地提质。园区党委牵头构建立体化阵地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筑牢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不断优化功能布局;为园区暖蜂驿站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充电器、无线网络、电视机、空调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使用效能;持续用好职工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妇女微家等“工青妇”群团阵地,提供困难帮扶、职业培训、法律咨询等多项集成服务,打造职工书屋、健身运动等多元空间,年均开展党群活动超200场,服务新就业人员3000余人次。设立专项经费,为各项服务举措提供制度化、长效化的资金保障。
宣传推广。及时总结“友好园区”建设经验和做法,深入挖掘先进事迹,通过各类媒体图文并茂讲好“园区友好故事”,生动展现新就业人员向上向善的状态与心态,引导新就业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提升新就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未来,火炬工业集团园区党委将持续以党建为纽带,把“关键小事”办成“暖‘新’实事”,不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创新,以“友好园区”为抓手,推动服务场景再升级、治理效能再突破、友好温度再提升,让新就业人员共享火炬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合力筑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之城。(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