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笔挺的蓝色制服,一双纤尘不染的白手套,伴着清脆有力的哨声,这是王孟宁最令人熟悉的模样。他既是虎门镇博涌社区尽职尽责的交通协管员,也是在中心小学护学岗风雨无阻坚守十一年的义警。
十一年护学坚守,木棉树下大爱无声
“我不想看到学校门口塞车。”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王孟宁十一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初心。2014年,因女儿入读中心小学,他以家委会成员的身份与校门口的交通疏导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凭借多年交通协管员的专业素养,每当校门前那条狭窄的小道因接送学生而拥堵不堪,看到孩子们在车流中穿梭时,他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到马路中央,娴熟地疏导交通。
每天早晨7点15分,中心小学校门口总会出现他熟悉的身影。伴随着清脆的哨声,只见他时而抬手示意送学车辆有序停靠,时而转身引导三三两两的学生安全通过斑马线。这些年来,他总是比其他义警提前到岗,为即将到校的师生们开辟一条安全通道;下午下班后,他又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直到目送最后一批学生平安离开。虽然他的孩子早已升入初中、高中,但中心小学门前这一幕温馨的场景,在过去十一个春秋里从未间断,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
春风化雨解纷扰,温情守护暖人心
“请您往前挪一点,谢谢您的配合!”面对前来接送孩子的司机,王孟宁总是先报以友善地点头致意,再用标准的交通手势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当被问及多年来工作中最大的感受时,王孟宁坦言:“与司机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以理服人。”他笑着解释道:“对司机要‘谢’字当头,遇到不理解时更要控制情绪,安全第一。你急了,人家更急,安全就没保障了。”
面对“就停一会儿”的讨价还价,或是“凭什么让他先过”的抱怨,王孟宁总能保持耐心,和颜悦色地向他们解释。这份专业与坚持,在2024年那个台风天显得尤为可贵。学生卓昕琳至今记得,那天暴雨如注,校门口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是王孟宁撑着伞,小心翼翼地抱着她蹚过积水。家长林女士也对那天的场景记忆犹新:“狂风暴雨中,王先生的衣服早已湿透,但他却和学校领导一起,像钉子般牢牢守在路上,那一幕让我忍不住想用手机拍下来。因为作为家长,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真的特别温暖。”
开车接送孩子的徐女士也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校门口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孩子们在车流中窜来窜去,让人提心吊胆。现在有王先生在,车辆通行有序多了,孩子们过马路也更安全了。”
木棉树下传薪火,家国情怀育新人
“成为木棉树下的好孩子。”这句朴实无华的校训,蕴含着王孟宁深厚的校园情怀。1992年,王孟宁就读的虎门中学,其校址正是现在的中心小学。求学时期,校门口那棵挺拔的木棉树就是校园的标志,而“成为木棉树下的好孩子”这句母校的谆谆教诲,更是深深烙在了他的心底。
王孟宁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有两个妹妹,一个在政府部门为群众服务,一个在医院救死扶伤。”王孟宁自豪地说,“受她们的影响,我深刻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现在能用自己掌握的交通知识为孩子们做点实事,就是最好的回报社会。”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王孟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孩子们开开心心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承诺。那句“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傲”的口号,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坚守初心志不移,大爱无声润桃李
“未来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坚持!”谈及今后的打算,王孟宁的回答坚定有力。“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志愿者汤女士总是尊敬地称王孟宁为“王队长”:“王队长在护学岗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我心中,王队长就是我们中心小学志愿服务分队当之无愧的榜样。”
中心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颖说:“虽然王先生的孩子早已毕业,但他依然风雨无阻地坚持来校疏导交通。这不仅是帮我们守护孩子们的安全,更是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他的坚守与大爱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与奉献。”张颖还表示,“王先生的坚守已经成为学校最美丽的风景线。只要有他在,我们就感到无比安心。希望这份爱心能够一直传递下去。”(黄楚芳 通讯员张咏红)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