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佛山正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以“敢饮头啖汤”的改革锐气,坚持政企联动破堵点、激活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箭齐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南海西樵,纺织机台的轰鸣声与设计工作室的灵感碰撞声交织共鸣,功能性纺织面料在生产线络绎成卷,牛仔、织绣文创产品正打包运往各地;而在20多公里外的三水白坭,聚龙湾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内,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区镇代办服务团队正蹲点指导新型储能项目提前筹备联合验收申报事宜。
这一老一新的产业图景,是佛山产业发展的日常,勾勒出这座制造业大市欣欣向荣的奋进姿态。近期,市领导带头分赴各区开展调研,既深入企业一线考察,又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市有关部门、各区、镇(街道)负责同志进行交流,激励广大干部以新作风、新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加快“再造一个新佛山”,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守正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破茧
传统产业破茧既是发展所需,也是责任所系,佛山完善“学思查改促”闭环机制,在守正创新推进学习教育中不断夯实佛山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目前,佛山的10个千亿产业集群中,有7个属于传统产业,其中就包括装备制造业与泛家居产业这两大万亿产业。它们在岁月沉淀中积累了雄厚实力,却也在时代浪潮下遭遇发展困境,亟待破局重生。
在此关键时刻,佛山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激励党员干部长志气、炼勇气、强锐气。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争当一流、敢想敢干”的决心,掀起干事创业热潮,坚定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以南海西樵为例,作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源地,历经百年发展,这片土地已形成规模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拥有840多家纺织企业,其中170家为规上纺织企业,年产各类纺织面料近40亿米,约占全球市场1/4份额。
庞大的产业规模背后,是传统纺织业面临的同质化竞争、环保压力与价值跃升瓶颈。西樵清醒地认识到,唯有以创新驱动全链升级,才能在全球纺织版图中持续领航。
为此,西樵突出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全力锻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西樵尖兵”队伍,以干部作风提升促乡镇转型发展提质。近日,西樵镇举办了年轻干部提质培训班,来自镇机关、村居及公有企业的60多名年轻干部齐聚镇委党校,聚焦传承弘扬优良作风、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人文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等,通过领导分享、前辈示范、学员互谈、组内互补、组间竞争、团队合作等“充电蓄能”。
西樵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樵将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点、线、面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全力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在禅城祖庙街道,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浪潮也同样澎湃涌动。作为国内童装产业的摇篮,20世纪80年代初,禅城祖庙朝东的童服城便已崛起为声名远扬的童装生产高地。而现在,地处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开发强度高达82%,高质量发展既要从低效用地、存量用地去挖掘机会,更要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走出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实现破局突围。
禅城区结合“禅城铁军专业能力提升建设年”部署,“七一”期间,组织超6000名党员干部走进毗邻朝东村的文化新地标——佛山粤剧院,开展“踏寻红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专题展、欣赏红色粤剧《铁军》等,再掀“学铁军、做铁军”热潮。禅城区祖庙街道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重温革命历史,对标“铁军”标准担当作为的使命感更加强烈,下来将以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为突破口,推动童装这一传统产业向高端迈进,为企业和商家搭建起更具竞争力的发展舞台。
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并非个例,在“敢为人先”“干在实处”的党风政风引领下,佛山的陶瓷、五金等众多传统产业都围绕技术革新、绿色发展、业态融合等方向积极探索,共同奏响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时代强音,为制造业当家筑牢根基。
政企协同,护航新兴产业崛起
护航新兴产业既是战略选择,也是使命担当。佛山坚持对标先进找差距,精准发力补短板,通过建章立制利长远,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红利,将学查改成效转化为产业跃迁的强劲动能。
作为佛山北向战略的主战场,三水区抢抓机遇,将新型电力装备领域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先后在白坭镇引进囤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新能源储能系统、浩信5G通讯基站储能设备、海龙新能源光伏组件及配套储能等优质新型储能和电力装备项目,全力打造聚龙湾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上述三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36.5亿元。
这些项目无一例外,从确定投资意向起就得到三水区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的管家式服务。三水区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七大重点产业园区全覆盖建设“益晒你”企业服务中心(站),为扎实做好开门教育,三水由党员带头组建区政务审批服务队,为重点项目提供上门政策宣贯、现场审批辅导等服务,目前已累计提供咨询服务和申报辅导6199件次,让企业群众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同样聚力打造新型电力装备产业的,还有冲刺千亿级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的南海。2024年,南海成为南方五省区首个负荷破600万千瓦的县区。面对网架与负荷增长的突出矛盾,电网建设刻不容缓。今年2月,佛山市与南方电网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后,作为佛山电力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南海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快速响应,全力推动电网项目落地,着力建设“一院”“一中心”“两园”“多载体”的产业发展格局。针对以往电网项目征地拆迁青赔工作流程多、时间长等问题,大力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联合市供电局创新推出“协议包干+标准管控+协同监管”的电网工程征拆青赔新模式,率先在全省试点政企合作新机制。
来自佛山市投资促进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签约引进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56个,签约投资总额988.48亿元,占第二产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额62.67%。
如今,在佛山这片产业热土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个个新型电力装备项目正加速落地。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彰显着佛山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抓项目、促发展的担当,更以政企协同的实效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创新驱动,助力抢滩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关系到城市命运,更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赛马场”“试金石”。当前,佛山正立足自身产业特性和资源禀赋特点,瞄准绿色氢能、智能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等确定性高、成长性较好的赛道靶向用力,争取培育一批“勇闯无人区”的人才团队、优质企业,力争在未来产业发展布局中谋得一席之地。
为此,佛山开展了由市主要领导带队的专题调研,成立由市长亲自挂帅的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实体化运作办公室专班,以上率下、一起加力,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赛道。市工信局持续深入调研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科研服务等四个领域企业,以企业视角审视干部作风,到服务企业一线淬炼干部作风,目前已为76家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加快摸清产业家底。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出台了《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 - 2030年)》,部署实施六大行动,为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5月6日,一台身披大红花、携带电子履历的类人形机器人,在美的中央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完成研发调试,正式“毕业”,奔赴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上岗打工”。5月7日,由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携手共建的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些成果,意味着佛山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的研发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更标志着佛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又迈出实质性一步。
“当前,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佛山要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着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行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深度探索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融合发展之路。”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关键是要转变工作作风,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做好联系服务,敢闯敢干敢首创,帮助企业扫除攀高向新路上的一切障碍。
作为产业强区,顺德将红色教育作为党员干部铸魂补钙的重要举措。7月1日,顺德区委组织部正式发布“敢饮头啖汤”精神体验式教学路线,深度整合顺德工业发展馆、广东工业设计城、龙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三大承载改革烙印的红色地标,让党员干部在“行走的课堂”中品悟“头啖汤”真滋味,激发改革锐气。
这种精神更内化为顺德企业家的行动准则。面对风高浪急的全球经济形势,顺德企业家传承弘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基因,积极拥抱先进制造、技术,运用跨界思维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比如,美的集团主导制定的《家用电器机器人化设计导则》,首次明确提出“家电机器人化”相关定义;万和集团整合燃气、空气能、电能等能源,构建全屋智能能源调度系统,以AI算法实现能源的高效智能调控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佛山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过程中,市委党校统筹资源全力打造“佛山制造业当家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成“1+9”现场教学矩阵,将市委党校作为教学主阵地,布局建设重点园区、灯塔工厂等9个类别、67个现场教学点,提升干部服务保障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和履职能力。2025年以来,基地已开发新课23门,共开展相关培训班次24期,培训学员1291人次。
未来产业的生态构建,诠释着佛山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治站位谋长远、促创新的格局,更以“人才强市”的战略定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永续动能。
以“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为依托,市委人才办深入研究,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吹响引才集结号: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广东省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南京站),达成签约意向3200多人,让一批有志者来到佛山大展拳脚;发布“佛山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八项措施”,推出青年人才驿站、人才安居票、人才安居贷等全链条服务;通过融媒传播、以才引才、政策宣讲多样态提高引才声量,下半年还将举办2025年第七届“魅力佛山行”高校师生体验营等活动,向人才发出携手发展的时代邀约。
接下来,佛山将扎实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锚定“三箭齐发”,以“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紧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领域,把干事创业的激情转化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经济新优势的硬核动能。(陈赞亮 通讯员倪玉洁)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