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立体展示东莞横沥奋战“百千万工程”的干事创业新热潮和新成效,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百千万工程”的横沥实践。现策划推出“沥见‘百千万’”系列报道,围绕各部门单位、村(社区)在产业振兴、人居环境、公共配套、社会治理、机制体制、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亮点成效进行深入采访,为全镇推动“百千万工程”起势见效,凝聚奋进力量。
青砖黛瓦间,咖啡香与泥土芬芳缠绵交织;口袋公园里,老人的笑声与孩童的嬉闹声此起彼伏…… 走进横沥镇张坑村,“百千万工程” 正以可触可感的变化重塑乡村肌理 —— 本土店家在庭院里种出 “致富花”,“四小园” 让荒废猪圈蜕变为 “蔬菜超市”,16.1 公里硬底化道路串联起看得见的民生温度。作为入选第二批省 “百千万工程” 典型村培育名单的村落,张坑村正以产业为基、生态为底、民生为要,勾勒出 “业兴、景美、民富” 的乡村振兴立体画卷。
庭院经济,激活“家门口机遇”
废弃旧屋焕发新生。依斜坡而建的“红莞咖啡”,巧妙融合工业风设计与铁路景观,开业至今吸引超3万人次打卡,成为辐射周边镇街的潮流地标。本土创业同样风生水起。“以前去镇上打工要骑半小时电动车,现在家门口就能创业,老人孩子都顾得上,钱也不少挣。”村民钟阿姨将老房改造成“成福云吞面”,凭借现包云吞和秘制汤底,半年实现营收翻番,新增的牛腩面、鲍鱼云吞面等新品持续引流。
在“百千万工程”带动下,“庭院+经济”模式在张坑村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村民计划激活闲置旧房,共同参与庭院经济发展。“环境变好不仅创造了创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更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家乡发展的红利。”西游里店主吴小姐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们通过‘网红店引流——老房子变现’的链条,让庭院经济成为乡村增收的‘毛细血管’。” 张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村已有 5 户本村村民及 1 户外来创业者通过 “庭院 + 经济” 模式扎根,带动村民实现 “家门口就业”。
“四小园”,变废为宝惠民生
曾经的卫生死角,如今蝶变“宝藏地”。“你看,从前这里是坍塌的柴间厕所、废弃的牛栏猪栏,如今都成了漂亮景致。”朱阿姨指着身后青砖矮墙的小园子自豪地说,这里种满了花生、丝瓜、豆角,“蔬菜自由”轻松实现。这正是张坑村推进“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取得的成果,村里处处清爽,村民收获满满。
近年来,张坑村持续对村内 “四旁”“五边” 进行绿化美化,累计开展 6 场植树活动,新增乔木 550 棵、花卉 3000 多株,绿化覆盖率达 45%。花卉超市创新推出“家庭注册——积分兑换”模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如今,村民积极参与绿美建设,齐动手创建“美丽庭院”,到处可见生机盎然。
目前,张坑村已打造1条美丽庭院示范路线,培育市、镇级“美丽庭院”典型户43户;建成花卉超市、儿童友好公园及果蔬科普基地各1处,“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的生态愿景正成为现实。
更令人期待的是,“东莞横沥・张山峰文化休闲区”项目正在规划推进中,未来将打造集 “文化商苑、康体活动、山林远眺、农韵采摘” 于一体的休闲空间,游客可在山顶俯瞰全村风光,再到山下体验特色庭院经济,感受动静相宜的乡村魅力。
细微处着力,提升民生温度
漫步张坑村,旧村小巷的青石板路被打磨得光亮平整,拐角处的街头小景点缀着花卉墙,张坑公园里村民绕湖悠闲散步……这幅宜居图景的背后,是全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集体行动。
民生改善,路畅灯明是关键。16.1 公里主次干道完成硬底化升级,坑洼的水泥碎块被平整的沥青路面取代;天井府路新装的路灯,让夜间出行多了份安心。“以前路边杂草丛生,垃圾堆放点异味扑鼻,现在全变成了小花园、小公园。” 村民廖阿姨感慨,如今晚饭后全家散步已成日常,“走在干净的路上,心里格外舒畅。”
对老年群体的关怀更显民生温度。升级改造老人活动中心、打造居家养老助餐点、每月开展 “爱心早餐 + 义诊” 服务…… 一系列适老举措,让银发族的晚年生活暖意融融。此外,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链条覆盖,昔日的卫生死角纷纷变身街头小景,民生温度渗透到每个生活场景。
多元合力,绘就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东莞星泽日用品有限公司、东莞伟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2 处增资扩产项目投产,仙津生物项目完成厂房主体建设,东长智能产业项目一期封顶,这些重大产业项目成为张坑村经济发展的 “强引擎”。企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张坑村与星泽公司等 3 家企业签订结对协议,目前已开展志愿活动 60 余场,发动党员群众 500 余人次,惠及村民 3000 余人次。
“我们以培育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全力布局‘双轮驱动’。” 张坑村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将推动横发集团专精特新产业项目三期、西部工业园区项目落地,夯实工业底盘;同时依托 “红莞咖啡” 的网红效应和本土相牛文化,计划改造旧村房屋为民宿,同步推进 “张山峰文化休闲区” 建设,形成 “工业 + 文旅” 双轮驱动格局。
从庭院经济的 “微单元” 到产业项目的 “大引擎”,从生态颜值的 “一时美” 到民生福祉的 “长久稳”,张坑村正以 “百千万工程” 为笔,在东莞腹地绘就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当铁路咖啡的香气飘向远方,当 “四小园” 的果蔬挂满枝头,当老人活动中心的笑声穿透晨雾,横沥镇张坑村正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是宏伟的发展蓝图,更是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黄楚芳 供稿/供图:横沥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