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以美育赋能环境教育 广州海珠这一“艺术+”模式“出圈”

发布时间:2025-06-30 15:11: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5年广东省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案例名单,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推荐的《绿美海珠,共绘美丽中国——“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25年教育活动实践》入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案例。

据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海珠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以下简称晓园学校)承办,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开展25届,覆盖海珠区近70所中小学,累计参与师生超万人次,形成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教育融合模式,成为海珠区环境教育的标杆品牌。

艺术与环保的奇妙融合

419日,第25世界地球日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活动在晓园学校顺利举办。今年活动主题为发掘微观生态之美,共筑地球美好家园,活动现场展示了由废弃材料精心制作的微观生态作品、展现海珠生态之美的墙绘和融合了全运与生肖元素的陶艺制品。艺术语言的融入,让环保得到了诗意的表达。

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用艺术的视角去发现身边自然景观之美。”晓园学校陈红燕校长表示,学生们用原创的思维和双手去塑造身边的美,让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相互融合,他们对待生态环境之美也能从微观视角延伸到宏观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大爱的生态环保公民,成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环境保护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环保与艺术的融合,起源于2000年首届活动的实践探索,并在历年的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晓园学校作为传统美术特色学校,不仅拥有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和组织活动经验,还是广州美院的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晓园学校充分发挥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的优势,将环保体验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陶艺拉坯体验项目、岭南非遗与环保结合的低碳陶艺笔筒等独具特色的环保项目。

2021美丽地球,重启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中,《广州美,广州情》绘画项目共收到320份参赛作品,学生们通过深入了解广州的生态禀赋与人文历史,将地理、历史等知识融入到画作创作之中;2024年的珍稀地球资源,倡导低碳生活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中,低碳陶艺笔筒要求学生以古书籍为原型,在制作时融入岭南非遗元素,实现了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完美结合……从传统绘画、书法、手抄报比赛到科技+文化+实践多维平台的蜕变,大赛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跨学科融合的生动实践,它整合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美术、科学、劳动教育等多学科资源,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

青少年对艺术创作有天然兴趣,艺术创作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份热爱又反过来浇灌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美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陈红燕表示,将环保理念和艺术创作相结合,有助于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作品。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们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据陈红燕介绍,2024年,晓园学校5名学生入选广州市生态环境科普小主播;学生设计的清洁河道垃圾船获香港环保发明展金奖。近三年,晓园学校累计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20余项,并涌现出低碳创意之星”“环保小主播等一批环保典型代表。

陈红燕表示,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以“美术+环保”为载体,破解传统环境教育形式单一难题,形成“品牌化运营、跨学科融合、全域联动”的可复制模式。其粤港协作经验为湾区教育融合提供范例,向国际社会展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主张。

全域参与的教育生态圈

环保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还需要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从2000年首届活动开始,晓园学校便踏上了环保破圈的探索之路。

晓园学校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旧物改造、社区展览等形式,引导学生带动653个家庭参与环保实践。这一活动不仅让环保理念在家庭中生根发芽,还有效提升了街道垃圾分类参与率,成功获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社区环保创新案例奖

晓园学校还善用媒体矩阵,让环保之声传得更远。学生们创作的环保工艺美术作品多次得到《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中国环境报》《珠江环境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传播,累计阅读量超百万。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学校与广州有轨电车公司跨界合作,将学生设计的低碳出行主题海报装点在列车车厢内,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环保知识问答,形成线下创作线上传播公众互动立体覆盖的晓园学校的绿色交流不止步于本地环保教育,还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跨区域合作。2015年起,晓园学校与香港姊妹学校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每年地球日联合开展环保科技小发明’‘湿地观鸟等项目,两地师生还通过线上直播共同研讨低碳技术。此外,粤港学生通过陶艺工作坊”“环保舞台剧等平台共同创作,实现经验互鉴与文化融合。2023年,两地学生合作完成的陶艺作品《同心砖》,巧妙地融合了岭南文化与香港都市环保理念,成为大湾区青少年共筑绿色梦想的生动注脚。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少年儿童的环保素养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希望火种,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磅礴力量。在未来,晓园学校将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环保工艺美术创作活动,创新推进环境教育,引导更多青少年成为绿色文明的传播者和守护者,为建设美丽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5年广东省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案例名单,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推荐的《绿美海珠,共绘美丽中国——“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25年教育活动实践》入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案例。

据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海珠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以下简称晓园学校)承办,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开展25届,覆盖海珠区近70所中小学,累计参与师生超万人次,形成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教育融合模式,成为海珠区环境教育的标杆品牌。

艺术与环保的奇妙融合

419日,第25世界地球日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活动在晓园学校顺利举办。今年活动主题为发掘微观生态之美,共筑地球美好家园,活动现场展示了由废弃材料精心制作的微观生态作品、展现海珠生态之美的墙绘和融合了全运与生肖元素的陶艺制品。艺术语言的融入,让环保得到了诗意的表达。

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用艺术的视角去发现身边自然景观之美。”晓园学校陈红燕校长表示,学生们用原创的思维和双手去塑造身边的美,让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相互融合,他们对待生态环境之美也能从微观视角延伸到宏观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大爱的生态环保公民,成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环境保护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环保与艺术的融合,起源于2000年首届活动的实践探索,并在历年的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晓园学校作为传统美术特色学校,不仅拥有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和组织活动经验,还是广州美院的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晓园学校充分发挥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的优势,将环保体验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出陶艺拉坯体验项目、岭南非遗与环保结合的低碳陶艺笔筒等独具特色的环保项目。

2021美丽地球,重启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中,《广州美,广州情》绘画项目共收到320份参赛作品,学生们通过深入了解广州的生态禀赋与人文历史,将地理、历史等知识融入到画作创作之中;2024年的珍稀地球资源,倡导低碳生活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中,低碳陶艺笔筒要求学生以古书籍为原型,在制作时融入岭南非遗元素,实现了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完美结合……从传统绘画、书法、手抄报比赛到科技+文化+实践多维平台的蜕变,大赛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跨学科融合的生动实践,它整合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美术、科学、劳动教育等多学科资源,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

青少年对艺术创作有天然兴趣,艺术创作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份热爱又反过来浇灌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美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陈红燕表示,将环保理念和艺术创作相结合,有助于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作品。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们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据陈红燕介绍,2024年,晓园学校5名学生入选广州市生态环境科普小主播;学生设计的清洁河道垃圾船获香港环保发明展金奖。近三年,晓园学校累计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20余项,并涌现出低碳创意之星”“环保小主播等一批环保典型代表。

陈红燕表示,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以“美术+环保”为载体,破解传统环境教育形式单一难题,形成“品牌化运营、跨学科融合、全域联动”的可复制模式。其粤港协作经验为湾区教育融合提供范例,向国际社会展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主张。

全域参与的教育生态圈

环保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还需要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从2000年首届活动开始,晓园学校便踏上了环保破圈的探索之路。

晓园学校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旧物改造、社区展览等形式,引导学生带动653个家庭参与环保实践。这一活动不仅让环保理念在家庭中生根发芽,还有效提升了街道垃圾分类参与率,成功获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社区环保创新案例奖

晓园学校还善用媒体矩阵,让环保之声传得更远。学生们创作的环保工艺美术作品多次得到《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中国环境报》《珠江环境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传播,累计阅读量超百万。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学校与广州有轨电车公司跨界合作,将学生设计的低碳出行主题海报装点在列车车厢内,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环保知识问答,形成线下创作线上传播公众互动立体覆盖的生态文化传播体系。

晓园学校的绿色交流不止步于本地环保教育,还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跨区域合作。2015年起,晓园学校与香港姊妹学校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每年地球日联合开展环保科技小发明’‘湿地观鸟等项目,两地师生还通过线上直播共同研讨低碳技术。此外,粤港学生通过陶艺工作坊”“环保舞台剧等平台共同创作,实现经验互鉴与文化融合。2023年,两地学生合作完成的陶艺作品《同心砖》,巧妙地融合了岭南文化与香港都市环保理念,成为大湾区青少年共筑绿色梦想的生动注脚。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少年儿童的环保素养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希望火种,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磅礴力量。在未来,晓园学校将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环保工艺美术创作活动,创新推进环境教育,引导更多青少年成为绿色文明的传播者和守护者,为建设美丽地球家园贡献力量。(黄楚芳 供稿/供图: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