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奋楫逐浪新时代!东莞沙田龙舟精神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6-20 23:16:5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鼓点激荡湾区,桨影跃动沙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暨沙田镇龙舟巡游活动6月21日鸣锣开赛。这场龙舟赛事将呈现激动人心的水上竞逐彰显着沙田龙舟的精神底色,“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奋勇争先”更展现着在大湾区建设浪潮中。沙田以龙舟精神为引擎,在产业升级、城市提质的新航道上,破浪前行的坚定步伐。

沙田龙舟的起步与突破

从“二手龙舟”到世界冠军

1983年,沙田镇迈出了发展龙舟事业的关键一步,正式成立“沙田龙舟队”。在那个物质条件尚不充裕的年代,沙田人民凭借着对龙舟运动的热爱,用“二手”龙舟拉开了沙田龙舟竞赛的序幕。

同年,沙田镇将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定为“龙舟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龙舟时代。这一独具特色的地方节庆延续至今,已成为沙田文化的重要标识。

此后,沙田镇龙舟队一路高歌猛进,并在国内外赛事中屡创佳绩。1998年国际龙舟赛上,沙田龙舟队代表国家出征并一举夺魁;1999年,沙田女子龙舟队在英国龙舟赛中包揽三枚金牌;2019年,沙田龙舟队再次在美国哈特福德市滨江龙舟赛中夺冠;2023年,沙田龙舟队夺得了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冠军。

同时,沙田镇在积极推动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龙舟之最”:1996年,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建造了东莞第一条22人制的标准龙舟,为龙舟运动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997年“庆香港回归”龙舟赛,沙田首开东莞女子参赛先河,展现了女性在龙舟运动中的风采;凭借在国际赛场上的卓越成就,沙田于2000年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首个“龙舟之乡”称号,这是对沙田龙舟事业的高度认可。

四代同舟的文化密码

沙田龙舟精神融入血脉代代传承

随着岁月积淀,龙舟文化已深深融入沙田人民的血脉,成为沙田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纽带。在沙田,龙舟文化蓬勃发展。全镇17个村(社区)均组建男女龙舟队,“村村有龙舟,人人爱龙舟”的氛围浓厚。

如今,沙田龙舟运动蓬勃发展,龙舟活动已成为沙田群众基础最深厚、普及面最广的体育运动项目。沙田村村有男女龙舟队,户户都有划桨人,形成了独特的传承景象。其中,有四代同堂的延续坚守,有父女相传的船桨,也有姐弟携手征战赛场。这些传承承载的不仅是竞技技艺,更是沙田人特有的龙舟精神。

沙田龙舟所衍生出的“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是沙田人民在历经磨砺中绽放出的独特精神力量。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沙田儿女。沙田人民用时间证明,真正的“龙舟之乡”,其灵魂不仅闪耀于奖杯之上,更深深扎根于一代代沙田人流淌不息的文化血脉之中。

龙舟精神领航

赋能沙田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龙舟之乡”,沙田镇的龙舟精神早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从传统民俗升华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引领沙田在新时代破浪前行。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沙田立足自身优势,勇立潮头。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的“黄金内湾”,沙田充分发挥28公里黄金海岸线的资源禀赋,依托东莞港、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及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等产业平台,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临港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大湾区投资兴业的热土。

巨正源科技、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等一批省、市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沙田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关键经济指标持续攀升。

同时,沙田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布局智能机器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为大湾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彰显了沙田在大湾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以龙舟精神为引领,沙田镇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城市品质实现全方位提升。如今漫步沙田街头,处处焕发崭新活力。镇标路口创新采用“单口放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让城市交通更加顺畅;中小学门前的彩虹斑马线,既守护学生安全,又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沙田实验中学的智慧人行通道,彰显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之美;滨江路、镇标环岛、港口大道等一批标杆性示范项目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赢得市民的广泛赞誉。

龙舟精神不仅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更成为沙田文化繁荣的强劲引擎。当前,沙田镇正全力推进《疍家风云》网络大电影制作和广东快乐游项目落地运营,积极招引亲子主题乐园、休闲度假酒店、粮所活化等文旅项目,构建“文化+旅游+消费”新生态。更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开始,沙田镇加快推动沙田特色文旅标杆工程——“沙田记忆·海鲜长廊”项目,经过前期深入调研,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并向社会广招合作单位,致力打造成集文化展示、美食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业态,进一步擦亮沙田文旅品牌。

沙田正以龙舟竞渡的姿态,全力推进城市建设,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描绘出大湾区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图景。(黄楚芳 供稿/供图:沙田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