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近年来,潮安区龙湖镇持续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通过做实“一站”集成服务、激活“多元”力量参与、筑牢“立体”防控网络,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创造更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平台聚力,一站集成:让服务更高效,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龙湖镇推动资源下沉、关口前移,建成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一站式”综治中心平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万千愁”。
“六室一厅”筑根基。中心设置了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监控研判室、社会组织工作室等“六室一厅”,功能清晰,运行顺畅。其中,矛盾纠纷调处室内设置了“茶文化”角落,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在氤氲茶香中舒缓情绪、化解心结,真正做到“一扇门化万愁、一杯茶解千结”。
机制优化强效能。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吹哨报到、协作配合、风险研判、上下联动、监督管理等六大机制,结合积分赋能、网格监管、三色预警、分类跟踪等新方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纠纷进行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和跟踪管理,形成各环节有机衔接、闭环管理。
力量融合聚合力。整合公检法司、公服办、经发办、执法办等多部门力量,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在综治中心办公,并在综治中心内显著位置挂牌明责,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2025年以来,全镇成功排查并调处矛盾纠纷13宗。
文化赋能,多元共治:让治理有温度,古韵新风促和谐
龙湖镇注重发挥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祠文化内涵,将其巧妙融入治理实践,动员不同群体参与基层治理,让综治中心工作更有温度、更贴近群众。
古寨文化焕活力。依托龙湖古寨“寨户有难、邻里相帮”优良传统,综治中心引导10名寨内商铺店主组建“古寨义警”队伍。中心提供必备装备和定期开展培训,义警们依托游客服务中心、龙湖非遗展览馆、粮仓等熟悉的点位,在巷道和老厝区域常态化开展巡逻排查,协助维护景区秩序和安全。
红色基因强引领。借助鹳巢四村被中组部定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契机,在革命纪念公园、周恩来演讲旧址等红色阵地,精心组织家风传承、红色寻根、法治宣传等活动208场。引导村民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调解矛盾纠纷,将“红色记忆,家国情怀”深深融入基层治理的“N力量”中。
宗祠文化促和睦。以鹳巢传统宗祠为载体,凝聚355名乡村贤达力量,设立“居民议事厅”,打造村民“有闲来食茶,有事来商量”的自治场所。成立鹳巢文促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专兼职调解员24名,培养“法律明白人”36名。创新“宗祠文化+乡贤文化+家风文化”融合解纷模式以来,“南北祠”共排查化解邻里纠纷43宗,将矛盾消弭于萌芽、解决在基层。
科技支撑,立体防控:让平安更智慧,精准高效护民生
为了更好响应群众多样化的诉求,龙湖镇综治中心运用网格化管理、“积分超市”和“粤平安”云平台等实用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防控能力。
网格管理精细化。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科学划分95个村级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长345人,并将治安员、平安员、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充实其中,精准承担信息采集、政策宣传、卫生管理、治安巡逻等职责,构建起高效的基层“微治理”网络。
积分激励增动力。在后郭村试点建设“积分超市”,实现510户家庭线上注册100%覆盖。村民通过参与普法宣传、群防群治、义务巡逻等获取积分,有效激发“主人翁”意识,让乡村治理变得可量化、有抓手。截至目前,平台积分累计超10万分,定岗申报715次,兑换奖品878人次。
智慧平台强防线。强化“粤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云平台支撑,动态录入实有人口、校园安全、重点人群、网格事件等关键信息,实现智能研判、闭环流转,让治理更“智慧”。推动全镇15个村、261路视频监控接入“雪亮工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郑雪云 供稿/供图:潮州政法)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