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永(中)正在给师生讲解红色收藏品。(通讯员供图)
阳光穿过中山市三乡镇雍陌小学的窗户,洒在讲台上那幅微微泛黄的《最可爱的人》宣传画上。马海永指尖轻抚画面,朝鲜战场上呼啸的寒风与志愿军战士炽热的眼神仿佛穿透时光扑面而来。台下一片寂静,年轻学子们屏息凝神,直到一句“马老师的藏品会说话,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和平来自前辈的热血守护”打破了沉默,道出无声文物背后的千钧之力。
近日,在中山市三乡镇人民武装部举行的国防教育顾问续聘仪式上,红色收藏家马海永与爱国主义摄影师郑建芹再次郑重接过聘书。三乡镇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周宣权高度肯定他们以独特方式将国防深植人心的贡献。马海永的续聘,意味着三乡“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的创新路径将注入更深厚的历史动能。
文物为媒,让国防历史鲜活可触
在“红色文物中的国防志”主题展览中,马海永俯身指向一张布满标记的抗战军用地图,指尖划过的地方,仿佛重现了昔日烽火连天的行军路线;一枚解放战争功勋奖章静静躺在展柜里,他讲述其背后无名英雄的抉择,让冰冷金属有了滚烫的生命温度。百余件珍贵藏品,被他编织成一部可看可感的立体国防史诗。
他让历史教材也成了“活教材”。在三乡镇“军魂引领成长”活动中,一本1950年代的民兵训练教材在他手中展开,泛黄书页上笔迹斑驳。“一本教材见证全民国防”,他以此串联起几代人的国防接力,青少年眼中闪烁的光,正是历史与当下产生的强烈共鸣。
军地共育,编织红色教育矩阵
三乡镇人民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联手,打造“红色收藏家+退役军人”的教育组合拳。马海永与参战老兵张杨树共同策划“老班长红色课堂”,在桂山中学的军训场上,一只1979年边境战斗的军用搪瓷杯成为焦点。“一杯一故事”,杯身弹痕与老兵讲述的战场记忆相互印证,让国防精神在新生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还将地域文脉融入国防教育,担任顾问精心设计“三乡红色文化路线”。当学生们站在斑驳的白石碉楼前,马海永深情讲述华侨倾囊捐资支援抗战的赤子故事,脚下故土承载的家国情怀瞬间清晰可感。2024年,这条浸透本土精神的路线已接待研学团队二十余批次,国防教育在三乡大地生根开花。
续聘新程,深耕未来教育沃土
面向2025,马海永提出“三个深耕”蓝图:
数字赋能历史:联合三乡镇相关部门打造“云上红色博物馆”,以3D扫描技术让珍稀藏品突破时空限制,国防教育解说音频直达指尖;
融合创新表达:配合征兵宣传项目,策划“爱国主义红色收藏品展览”,以历史珍藏为轴,贯通古今红色精神;
少年接力传承:启动“少年红色讲解员”计划,组织青少年学员开始系统学习,让年轻声音传递永恒信仰。
三乡镇人民武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续聘马海永是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关键落子。未来,三乡将着力构建“一馆一剧一课”体系——打造镇级国防教育主题馆,创排红色话剧《烽火家书》,开发“红色收藏里的国防密码”系列课程,让国防教育真正触动灵魂。
从泛黄纸页到云端光影,从校园讲台到历史遗迹,马海永用毕生珍藏为三乡国防教育注入汩汩活水。当更多少年讲解员接过他手中的历史火炬,红色基因便在这片土地奔涌不息。历史深处的回响,终将汇成推动时代前进的磅礴力量——每一件会说话的文物,都在默默塑造着中国未来的脊梁。(陈赞亮 通讯员梁华 何家鑫)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