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深圳创造文化奇迹之路

发布时间:2019-05-16 18:17:25 来源:中经网

原标题:从“沙漠”到“绿洲” 深圳如何创造文化奇迹

深圳(2018年3月2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5月16日,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正式开幕。深圳是创新之都,创新已然渗入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文化亦如是。虽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它已经完成了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的华丽转身。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深圳是如何一步步创造出一个个文化奇迹,美誉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近日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接受专访,解码深圳文化建设,聚焦深圳文化建设新进展、新目标。

进化史: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立市”

近几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部署,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是由于地理、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古代的深圳位居蛮荒僻壤,远离繁盛的中原文化,文化虽有特点,但底蕴不足、基础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历史拉近到40年前,作为深圳市前身的宝安县,县里只有一台钢琴、一间剧院、一支宣传队,是一个贫困县的文化格局。当时的工人文化宫里有一只被鞭炮声吓疯了的猴子,成为人们观看娱乐的一个“景点”,这说明当时的文化设施有多落后。从这个角度看,人们曾说“深圳是一个文化沙漠”,也是可以理解的。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文化也在不断传承与扬弃中日趋繁荣,在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中迅速壮大。如今,深圳已逐渐摆脱“文化沙漠”的印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文化精神,培育了自己的文化品牌,深圳人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归属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深圳迎来了亘古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文化也随之掀开了新的一页。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都高度重视。

上世纪80年代,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亿多元时,深圳就规划建设了深圳大剧院、体育馆、科技馆等“八大文化设施”。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城市雏形开始形成,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深圳持续加大文化投入,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书城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这一时期,深圳原创歌曲《春天的故事》(1994年)和《走进新时代》(1997年)蜚声全国,奏响了一个时代的旋律;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现象级”的作品。

迈进21世纪,深圳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一个“立”字凸显了文化深圳的气魄。福田中心区新矗立中心书城、音乐厅、图书馆、青少年宫、当代艺术馆等标志性文化建筑,展现了深圳文化的时尚。尤为重要的是,城市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扩充丰富。2008年11月深圳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2013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读书月”“文博会”“创意十二月”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独树一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深圳十大观念”深入人心。

文化发展是一个与经济、科技、社会进步相辅相成的动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新时代,深圳不仅要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高度发达,更要注重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在文化上也要繁荣兴盛。区域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城市间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较量。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不仅要看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更要看文化、教育等基本情况。放眼世界,凡是经济结构好、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大多是文化兴盛的地方。巴黎虽然GDP位列全球第五位,但被人记住的不是经济,而是其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是曾经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中心,是启蒙运动和人文精神的历史重镇。

现在,人们在瞩目深圳经济腾飞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深圳文化的发展。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经济在这张白纸上勾勒了线条,文化在这张白纸上涂抹了色彩。“深圳经济上去了,那文化呢?”这已不是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是深圳面临的世纪之问。

#p#副标题#e#

第十四届文博会上的“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总抓手: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主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指导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注重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我们组织课题组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论证,包括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全面梳理了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系统性的对策和解决办法,于2015年年底制定出台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作为今后几年深圳宣传文化工作的“总抓手”。“文化创新发展2020”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这是一张展示城市文化美好未来的“效果图”,更是一张深圳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细致“施工图”,是深圳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配套有《目标责任书》和《重点任务分工表》,细化分解列出130多项具体任务,包括文化品牌活动、文化设施建设等多项内容。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影响力必须要经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形成。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着眼这座现代化大都市走向未来的目标定位,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关注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提出“认准一个目标,实施一套方案,构建五大体系,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认准一个目标”,就是打造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实施一套方案”,就是按照“文化创新发展2020”这个“设计图”“施工表”,全面推进153项重点任务。

“构建五大体系”,按照文化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的结构,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以媒体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五大体系”。

“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强调每年抓几件打基础、利长远、得民心的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出成效,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

截至2018年年底,“文化创新发展2020”中153项重点活动已基本完成123项,占80.4%。

近几年,深圳文化创新扎实推进。“文化创新发展2020”第一个“落地”的项目,是深圳首个综合性英文门户网站“EYESHENZHEN”,在2016年5月9日正式问世,是华南地区首个城市对外英文门户网站,链接全球18个友好城市和116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的网站。

此外,2017年5月文博会期间,深圳首发城市文化菜单,成为国内城市里第一份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单。2018年,深圳城市文化菜单共收录国际化、标志性的品牌文化活动32项,涵盖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科技创新、体育休闲等类别,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

硬件建设方面,原市级重大文体设施主要分布在原特区内的中心城区,原特区外历史欠账较多。2018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兴建“新十大文化设施”、打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等一批体现城市特质、蕴含城市精神的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的“新十大文化设施”包括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和深圳音乐学院等,将掀起第三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初步匡算,总投资约203亿元,建设规模达100万平方米,共分9大类43项。

#p#副标题#e#

图为南山智园外景。 经济日报记者杨阳腾/摄

看未来:建成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去年6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面向国际建设广州、深圳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9月,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广州、深圳成为全国文化创意创新中心城市。这是省委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选择,为深圳文化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

7月召开的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深圳要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根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同志指示,经过认真研究,深圳将目标定位整合确立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两者在内涵上是互相贯通,深圳要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先成为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把两者结合起来,将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新目标。

全球化、国际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又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区域城市群中,因地缘区位的因素和经济社会的发育程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中心城市,辐射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深圳发展与纽约颇为相似,历史沉淀都相对较少。纽约大力发展现代文化艺术,如抽象艺术、波普艺术等,并把它们推到一个极致,在短短一百多年时间内成为世界文化中心。因此,深圳文化发展的定位和取向,是建设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文化,这是符合深圳文化发展规律的。

深圳将对照先行示范区和强国城市范例的新要求,对标世界先进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出台深圳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行动方案,打造“文化创新发展2020”升级版,推出一批影响深远的创新发展举措。

今年,深圳将加快推动深圳歌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推进“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建设,年内建成深圳书城龙华城,完成深圳书城中心城升级改造,建设运营20家特色书吧。在文化产业方面,深圳将出台实施《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完善配套政策和举措。鼓励支持深圳文交所、文化银行加强与文化企业合作,推动建立文化金融联盟。

即将举办的第十五届文博会将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将文博会打造成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深圳今年将继续优化“城市文化菜单”,完善“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等活动的举办机制,打造深圳设计周设计博览会交易平台,推动活动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并通过出台《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筹建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加强国际间设计人才交流等举措,擦亮“深圳设计”城市品牌。此外,深圳还将出台《深圳市文化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p#副标题#e#

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伴随着文博会的发展,深圳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力量不断壮大。

2004年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文化创意产业被列入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7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783.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3%,占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817.17亿元)的比重达37.02%,占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722亿元)的比重为5.14%。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在国内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2018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占比高出全国5.8%,增速高于全市同期GDP增速。

目前,深圳文化创意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61家,园区入驻企业超过8000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合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50亿元。文博会、文交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对外跨贸易基地、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纷纷落户深圳,成为促进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深圳今年将出台实施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新型业态占比超过60%,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到202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