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进程中,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始终将提升民兵队伍综合能力作为筑牢安全屏障的关键一环。为切实增强民兵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救援体系,近日,该街道武装部联合龙湖区红十字会、汕头市安捷义务救援队组织开展一场系统全面、干货满满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活动,为街道民兵队伍注入专业急救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培训活动在龙祥街道如龙社区民兵之家拉开帷幕,宽敞明亮的教室内,摆放着模拟人、急救包等专业教学设备,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来自龙湖区红十字会的李泽涛、邓玟两位资深救护讲师,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互动答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参训民兵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急救知识盛宴。
在理论教学环节,两位讲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状况,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对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急救知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从急救黄金时间的把握,到不同急救方法的适用场景;从操作原理的剖析,到关键细节的强调,讲师们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要点,让民兵们对急救知识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讲师们还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进一步加深民兵们的理解。
理论学习结束后,实操演练成为培训的重头戏。两位讲师来到模拟人旁,开始进行规范的操作示范。在心肺复苏演示中,讲师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讲解:"首先要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拍打患者双肩,在患者双耳旁大声呼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标准规范。在人工呼吸教学中,讲师强调了开放气道的正确方法和避免交叉感染的注意事项;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演示中,讲师通过海姆立克法的示范,展示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排除异物。
随后,民兵们分组进行实操练习。讲师们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按压深度要达到5到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到120次。""头部后仰的角度要合适,这样才能保证气道畅通。"面对民兵们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讲师们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直到每一位民兵都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在讲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现场学习氛围热烈而浓厚。
培训过程中,还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民兵们纷纷提出自己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两位讲师一一进行详细解答。有的民兵询问在不同年龄段患者急救时的区别,有的民兵请教在特殊环境下如何开展急救,讲师们结合实际案例和专业知识,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互动交流,民兵们对急救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增强了应对突发情况的信心。
培训结束后,参与培训的民兵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一位民兵感慨道:"以前遇到突发情况,心里虽然着急,但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科学的急救方法和流程。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我就有底气去帮助他人了,这也是我们民兵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民兵既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也是基层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龙祥街道武装部与龙湖区红十字会的紧密联动,是提升民兵队伍应急能力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系统的培训,有效显著提升了龙祥街道民兵队伍"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综合能力,为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民兵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龙祥街道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加强民兵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提升民兵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民兵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靠得住,为构建平安龙祥、守护一方安宁贡献更大的力量,让责任与担当在基层应急救援一线熠熠生辉。(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