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如何为认知障碍症长者提供科学、专业、人性化的照护服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南沙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区中心”)立足于区域实际,整合多元主体力量,创新性地打造了“老年认知症社区照护支持中心”(以下简称“认知支持中心”),为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了极具示范意义的解决方案。
南沙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2024—2025年期间致力于探索南沙区老年认知症社区照顾支持中心的有效运作模式,以区级平台为枢纽、链接镇街资源、深入社区末梢的运作机制,在2024年底已基本完成“认知支持中心”的建设工作,建设了包括多元空间升级、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家属支持网络服务以及“黑科技”互动体验服务场景,构建起一个立足社区、辐射全区的“筛查预防-干预训练-专业照护-家属赋能-科技应用”全链条综合服务网络,提升区域认知症照护服务的可及性、专业性与人文温度。
创新实践路径与核心成果
(一)多元空间改造,打造认知症服务枢纽平台
空间分区科学化:立足现有服务场地,区中心营造认知症友好环境,从色彩、光线、主题装饰等角度划分各设施和功能区域,设置筛查评估区(配备标准化认知评估工具)、干预训练区(设置多样化训练设施)、教育宣传区(提供科普资料与互动体验)等专用功能专区,打造了集评估、干预、康复、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认知障碍社区照护支持中心,为长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认知症照护支持服务。
康复花园融入:区中心积极探索康复花园环境的建设,将自然元素与康复理念相结合,让长者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认知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康复效果,还能增强长者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让认知症服务变得可视、可触、可感。
立体化宣教网络构建:建立“线上+线下”全覆盖的认知障碍症知识普及体系。线下设立“认知障碍科普宣传角”,定期更新科普展板;线上通过区中心公众号开设“认知症服务”资讯专栏,发布权威知识、服务动态及照护技巧。特别编印了《南沙区老年认知症家庭照护者支持手册》,面向社区居民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广泛分发,有效推动了认知障碍症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生活”,显著提升了公众认知与早期识别。
(二)多元协同机制,构建专业照护支持网络
区中心充分发挥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者角色,构建跨部门、跨领域专业协作网络: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老联合体协作:紧密联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神经内科、南沙街道金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等成员单位,分别策划并实施了“长者认知关爱”公益活动、“认知健康主题游园会”以及定期的“认知症咨询及社区普筛日”,将专业服务有效下沉至社区场景。
建立数据驱动的分级干预体系:依托养联体合作基础和各镇街颐康中心联动,合计筛查不少于700人次长者,初步构建了社区长者认知初筛数据库。通过对筛查数据的分析,实现对中高风险人群及轻度认知障碍(MCI)长者的分类识别与分级干预,为后续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社区居家照护支持奠定数据基础,显著增强了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多维度支持系统。
赋能家庭照护者,构建互助支持生态:2024年期间,区中心共开展5期“老年认知障碍症家庭照护者赋能培训课程”,课程涵盖主题沙龙(经验分享与情感支持)、科普讲座(疾病知识、行为管理)、团体活动(减压技巧、照护技能实操)及家属支持小组等多种形式,累计服务照护者80余人次。同时,建立“认知障碍老年人家属互助团”,常态化提供信息支持、心理慰藉、照护能力提升培训及喘息服务,有效缓解照护者负担,提升其照护胜任力与身心健康水平。
全域覆盖的社区早期筛查与宣教:区中心联动全区各镇街颐康中心,推进社区层面的认知障碍症早期筛查工作。2024年期间累计完成筛查逾700人次,开展各类认知症主题宣教活动不少于30场,累计服务长者近1800人次。这些活动不仅普及了知识,更搭建了社区长者交流互助的平台,增强了群体应对挑战的信心与能力。
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区中心重视培训赋能及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建设,通过统筹组织各镇街颐康中心工作人员,参与系列化的认知症照护专业培训。培训内容覆盖:认知障碍症病理基础、有效沟通技巧、日常生活照护实务、异常行为应对策略以及认知筛查评估工具的应用能力提升等。累计组织开展或引导参与相关专业培训11场次,覆盖从业人员26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升级。
(三)“重建生活为本”,实践认知康复服务场景
区中心创新性地采用“日间干预+生活重建+社区融入”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将康复理念融入长者日常生活:
个性化认知康复活动设计:基于对日间托管长者认知功能、兴趣爱好及身体能力的综合评估,精心设计与匹配个性化认知康复活动包。活动形式丰富多元,包括:脑力训练、乐龄主题沙龙、功能性康复训练、团康活动等。
以生活能力维持与延缓退化为核心目标:干预活动紧密围绕“维持和重建长者有意义的生活能力”的核心理念,提升生活自主性与尊严感。对每位日托长者的认知训练方法、功能锻炼进展、参与情况及行为反应等进行持续、详尽的动态记录,为康复计划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显著成效与社会价值:2024年期间,区中心服务日托长者8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托管长者的生活质量,显著减轻了家属的身心压力与经济负担,获得了长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让日托长者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获得专业化照护,同时保持与社区、邻里、社会的有机联系,极大地增强了长者的生活幸福感与社会归属感。
推动科技赋能,创新智慧康复服务场景
区中心敏锐把握智慧养老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其在认知障碍症预防、干预、照护与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智慧化设备引入与场景构建:2024—2025年期间,区中心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支持,引入一批先进的智慧养老与认知干预设备,包括:元宇宙骑行设备(提供虚拟场景运动与认知刺激)、“拍乐康”数字化认知训练系统(提供标准化娱乐性训练程序)、智能助行车(提升行动安全性与活动能力)等,打造了集趣味性、互动性、评估与训练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科技互动体验平台”。
创新服务模式落地:2025年4月期间,区中心联合合作伙伴侍亲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分别在黄阁镇、大岗镇、龙穴街道等地的颐康中心和街坊之家相继举办“拍乐康智脑训练”智慧助老系列活动。长者们化身积极投入的“银发玩家”,通过节奏拍打、数字盖牌、彩灯反应等多元趣味互动任务模式,进行手部精细动作与协调性训练,从视觉、记忆力、反应力、计算力多维度增强长者认知能力。同时改善手部关节活动度,提升手眼协调能力,兼具身心双重效益,深受社区长者欢迎与好评。
展望未来,持续深化特色项目建设
南沙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将持续秉持“创新驱动、专业为本、人文关怀”的核心发展理念,深化“老年认知症社区照顾支持中心”的特色项目建设。持续联合多方资源,优化认知训练、健康管理、家属赋能支持、社区知识科普、专业人才培养等服务模块,形成更加系统、高效的服务闭环。通过政企协同、资源整合,拓展认知障碍症友好社区应用场景,营造全域友好的支持性环境,让更多长者在尊严与温暖中享受幸福晚年。
未来,区中心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认知障碍症照护相关的科研项目,为服务模式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社区落地、科技赋能”的整合式服务模式,以及“社区预防-早期干预-专业照护”的全链条认知症社区支持网络,推动南沙区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