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东莞横沥强记农庄:15年煨鲜如烧陶,烟火巧捏传家味

发布时间:2025-06-04 10:12: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当晨曦漫过横沥牛墟,东莞横沥老街的烟火气便开始在蒸笼氤氲中苏醒。这座因“百年牛墟”闻名的南粤小镇,不仅沉淀着农耕文明的肌理,更藏着一城人的味觉记忆。循着炊烟,走进巷陌深处,探寻那些与时光对弈的食肆——看三十年老店如何在掌心翻飞出掌心大的温情,听铁锅铲声里翻炒着几代人的乡愁密码。这些倔强生长在时代褶皱里的老字号,用一屉包子、一碗鱼头鱼腩饭、一道卤水鸭肠,将市井烟火熬煮成永不褪色的匠心,让每个平凡日子都泛着横沥特有的温润光泽。

在城市的喧嚣之外隔坑上车岗村,隐匿着一处名为强记农庄的“世外桃源”,自2010年开业至今,它已默默守护食客味蕾十五余年,这里不仅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承故事,更用一道道充满诚意的美食,成为无数人心中“家的味道”坐标。

传承父辈厨艺

烹制匠心美味佳肴

推开强记农庄的大门,浓郁的田园气息便扑面而来——春日里是刚翻耕的菜畦香,入秋便裹着鱼塘水汽,冬天则带着柴火灶飘出的桂皮味。鱼塘波光粼粼,菜园绿意盎然,走地鸡在草丛间踱步,一幅鲜活的农家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谈及农庄的起源,负责人刘瑞强眼中泛起感慨的光芒:“这是父辈传给我们的手艺,也是我们兄弟姐妹共同的心血。 ”十五年来,灶台前的身影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父亲穿着蓝布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的模样,如今已逐渐变成了兄弟姐妹身着白色厨师服的身影。刘瑞强轻轻摩挲着那本泛着油光的菜单,仿佛在触摸时光的印记,眼中满是回忆:“你看这道水浸皖鱼,父亲当年在灶台边,拿着竹筷点着油花,耐心地教我们控制油温。多一度少一度,鱼肉的嫩度就会有天壤之别。” 父辈的教导,如同深深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指引着他们在烹饪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为了延续这份初心,四兄弟姐妹分工明确,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默默耕耘:有人每天精心照料鱼塘,关注着鱼儿的生长;有人专注于蔬菜种植,细心呵护每一株幼苗;有人则一心钻研烹饪技巧,不断提升菜品的口感。“我们坚持用自家鱼塘的鱼、菜园的菜、散养的走地鸡,就是想让客人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刘瑞强说道。强记农庄之所以能在十五年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这份对传承的坚守。从父辈手中接过的 “美味接力棒”,在兄弟姐妹的手中继续温暖传递,成为食客们心中难以忘怀的 “家的味道”。

从地头到餐桌

最珍贵的新鲜密码

当城市餐厅还在用冷链食材拼速度时,强记农庄的后厨正上演着 “从地头到餐桌” 的鲜活叙事。池塘里,皖鱼甩尾溅起的水花;后院菜畦里,刚摘下的菜心还挂着虫眼 —— 这种带着泥土气息的 “不完美”,恰恰是食客眼中最珍贵的新鲜密码。

说起强记农庄的招牌菜,水浸皖鱼必须拥有姓名。一年卖出2至3万斤鱼的惊人数字,足以证明它的受欢迎程度。新鲜打捞的皖鱼,肉质鲜嫩,经过简单烹制,最大程度保留了鱼肉的原汁原味,筷子轻戳便能感受到鱼肉的弹性震颤。

手打牛肉丸同样令人惊艳,每一粒牛肉丸都由师傅纯手工反复捶打而成,咬上一口,紧实的肉馅里还能嚼到细碎的牛筋颗粒,齿间尽是手作的温度。

红葱头姜片蒸鸡选用饲养一百多天的走地鸡,才成就了 “皮脆如薯片,肉嫩带果香” 的口感,鸡肉紧实有嚼劲,配上红葱头与姜片的香气渗入每一丝肌理,鲜香扑鼻。

还有那皮脆肉嫩、充满颗粒感的咸鹅,一口下去,满满的本地风味,让人忍不住多扒几口饭。

新鲜,从来不是噱头而是生存法则。“我们敢让客人看着鱼池点鱼,敢把菜田当明档,靠的是食材最本真的模样,也是对‘新鲜’ 最虔诚的注解。” 或许正因这份偏执,当都市人怀念家的味道时,强记农庄的灶台前,永远飘着刚出锅的、带着露水温度的烟火气。

食客的“心头好”

这里藏着家的温暖

“我是强记农庄的老顾客了,从开业吃到现在,味道始终如一!”李女士的话语里满是偏爱。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餐,强记农庄总是她的首选。“那水浸皖鱼鲜嫩得仿佛能在舌尖化开,咸鹅的滋味更是一绝,每次都要打包带走几份,不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食材特别新鲜,吃着安心。”带着孩子常来的张先生也赞不绝口,“孩子总说,这手打牛肉丸比外面买的好吃太多!”

除了常年飘香的招牌菜,每逢端午时节,强记农庄还会端出诚意满满的手工粽子。精选糯米、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流油的咸蛋黄,裹进清香的粽叶。一口咬下,软糯咸香在口中弥漫,满满幸福感。

当暮色染透鱼塘,厨房蒸腾的热气与田埂上升起的炊烟交融成一片。十五年光阴,对一家餐厅而言不算短暂。强记农庄却以始终如一的品质和熨帖的人情味,成了食客心中那抹忘不掉的“白月光”。若你也想品味这份来自土地与匠心的馈赠,不妨踏入强记农庄。相信这里的每一道菜肴,都能让你尝到家的温度,品出岁月的醇厚。(黄楚芳 供稿/供图:横沥宣教办)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