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大湾区

亲历两届全运会!这位女篮名宿见证天河体育事业腾飞

发布时间:2025-05-13 22:24: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李晓勤,前中国女篮队长、国家青年队教练、前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一级调研员。

天河,诞生于“六运”、发展于“九运”、腾飞于亚运,天河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从建区至今,天河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体育人才,前中国女篮队长李晓勤就是其中一位。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她以主力球员身份帮助中国女篮取得铜牌。此后,她分别以运动员和竞委会成员身份亲历了两届在天河举办的全运会。退役后,她曾在天河区体育局工作多年,为天河区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曾两次亲历全运会

“小时候,军体院外是大片稻田,附近还有一个旧的天河机场。那里杂草丛生,很多杂物。”天河是李晓勤篮球生涯的起点。

她在广州军体院长大,一直在天河学习生活。受家庭氛围影响,她很早就开始接触篮球。15岁时,她加入广州军区女子篮球队,成为专业篮球运动员。1984年,中国在阔别奥运会32年之后重返奥运赛场。当时,李晓勤作为中国女篮队伍的一员,征战美国洛杉矶,最终拿下铜牌。

到1987年六运会时,李晓勤已是篮球运动“老将”。“当时我已经26岁了,已经算是老运动员了。但因为赛事在天河举办,我特别想参加。”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要在家门口举办,李晓勤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于是,她随队到北京参加了八一队集训,备战六运会。

回想起六运会时重回天河的情景,李晓勤十分感慨。“原来杂草丛生的天河旧机场原址上拔地而起的是非常现代化的两馆一场,非常漂亮。跟我去八一队集训准备打全运会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六运会催生了天河体育中心,这是国内首个集中式大型场馆群,“两馆一场”模式(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成为全国标杆。六运会以后,天河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展现出一幅崭新风貌。“我小时候印象中的稻田、菜地,全都没有了。”李晓勤说。

2001年11月,九运会在广州市举办,天河作为开幕式及多项比赛场馆所在地,承担了射击、现代五项等比赛的筹备及后勤保障工作。彼时,天河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区领导牵头,区府办统筹协调,区体育局负责落地。此时,李晓勤已退役多年,在天河区体育局担任副局长。这一次,她以竞委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到九运会中去。

“以往我是以运动员身份参加运动会,这次是活动筹备者身份,所关注的和工作内容就完全不同了。”

从联系酒店到路线安排,再到餐饮保障,李晓勤回忆,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插曲,但回头看来,也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九运会也成为天河区基础设施升级的契机,广东奥体中心周边道路与酒店配套快速完善。

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李晓勤充满期待,“十五运会在天河,应该会有很大的突破,开幕式和各项比赛中都会利用上高科技的手段。天河的创新基因和科创活力,注定会让这场盛会与众不同。”

天河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长期在天河工作生活,李晓勤一直见证着区域体育生态的变化。其中,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完善了。

“天河区聚集大量高知人群,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对健康生活有着更高追求。同时,天河高度重视体育健身事业,率先行动,大力推动体育健身设施的普及。”

李晓勤回忆称,早在20多年前,华景新城的开发商就主动邀请区体育局检查运动场地是否达标。如今,体育设施已成为社区建设一项“硬指标”。社区、街道、公园到处可见健身设施,天河居民在家门口基本能实现“健身自由”。

“现在群众性体育已经不是单纯的爬爬山,跑跑步了。”回顾天河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历程,李晓勤表示,从运动项目来看,如今,很多体育项目早已突破传统,像电竞、斯巴达越野、体育舞蹈等项目已蔚然兴起。

最近,她在媒体上关注到天河区近期将举办一系列特色赛事活动,如2025“CBSA”斯诺克巨星邀请赛、《实况足球》电竞 TSL 总决赛、“火龙凤”三山 MAX 越野赛、天河50越野赛等,形式新颖,相信会吸引不少年轻人参与。

“从参与人群来看,白领、学生、村民等都踊跃参与,覆盖面已经是全方位,这是更让人欣喜的。”李晓勤表示,这折射出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也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为竞技体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晓勤指出,市场化与协会化是天河竞技体育的“双引擎”。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扶持协会,撬动社会力量参与,一定程度弥补了编制内教练的不足。

“把协会扶持好,服务好,通过协会去发掘和培养体育苗子,做大做强。目前,天河也正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此外,对于科技赋能体育事业发展,李晓勤也深有体会。从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到教练员的战术制定,再到观众的观赛体验,5G、AI等新技术给体育赛事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依靠各种技术手段,我们现在的计分效率提高,争议判罚也大幅减少了,培养体育人才也更能因材施教。”李晓勤说。

历经40年奋斗,天河已经实现蝶变。李晓勤说:“作为生长在天河、转业后又回到天河工作的天河人,我最大感受就是天河的定位和目标一直非常超前。经过40载的砥砺奋斗,天河从原来的城乡结合部逐渐演变成为大城市的城市客厅所在地,连续十八年GDP位居全市第一,集聚众多白领和高知人群,是全市经济发展尖兵中的尖兵。这些成绩都充分体现了天河区的远见卓识。值此天河区建区40周年之际,我谨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祝愿我生长的这片热土,能够持续蓬勃发展,引领广州市在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