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广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协同创新探讨主题教研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6 19:30: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主办方供图)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探索"双减"背景下广州市科学教育创新路径,4月24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承办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协同创新探讨”主题教研活动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成功举办。

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省属、市属及11个区60余所学校骨干教师代表以及市、区有关单位领导干部共计200余人参加,通过院士授课、嘉宾分享、圆桌研讨等多元形式,为百余名教育工作者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教育课。

“我要让数学变得更容易,让更多人领略数学之美。”

当天的活动中,张景中院士以《把数学变容易》为题进行授课。张院士深入浅出的授课,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了让老师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教育和数学教育的协同创新,张院士将自主研发的“网络画板”智能教育平台带到了现场,向教师们展示了动态几何、曲线作图、逻辑动画等一系列功能。

张院士强调,把数学变容易,一要熟悉,先温故再思新最后引出新概念;二要简单,不要讲复杂的数学,要提炼方法,将数学化繁为简;三要想通,数学不是靠刷题,而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讲题的形式,讲清说透分析思路;四要直观,要借助网络画板等软件,构建智能动态数学学习环境,让抽象的知识变形象。

授课开始前,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向张景中院士颁发“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聘书,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主持本次活动。

今年,广州市科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开展“阅见科技之美”科普阅读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日常阅读中的“小切口”,实现科学教育的“大提升”。活动现场,张景中院士和徐柳书记共同为省属、市属及11个区的学校代表赠送科普图书。

主题分享,探索科学与数学深度融合

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嘉宾从科学教育融入数学教学、“数学×微信小程序”课程创新、数智赋能中考复习等自身实践出发,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展现科学教育拓宽了数学教学边界,解决其他学科教学真实问题的教育价值。为推动数学与科学教育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合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黎培兴从图灵测试讲起,生动勾勒出人工智能发展脉络,并结合当下AI热点,深入剖析生成式大模型的底层逻辑和技术突破,用实例说明数学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工具支撑,同时勉励青少年要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创新思维,应对未来挑战。

深入研讨,多维碰撞绘蓝图

活动现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周育钦、广州市少年宫党委书记魏晓丽、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黎培兴、广州市番禺区石北中学校长黄炳军与倍特生命科学创始人吴盟开展了以“建构校内校外社会协同,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与会专家围绕中小学推进科学教育的关键点、如何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如何发挥科学导师作用培养创新人才、科技场馆如何发挥校外科学教育的阵地作用四个议题,以多个具体的意见建议为广州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思想动能”,为该市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融合创新,激活教育新场景

活动尾声,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广州青少年科技馆《从一到无穷∞》数学主题展。在无限π披萨店开派对、通过绘画感知几何从黄金分割到分形艺术的进化、在800平米的数学游乐场里寻找数学碎片......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数学主题展成为又一个实践课堂,教师们化身"学生",在互动操作中体验科学教育对数学教育的赋能。

“一个科技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馆校共建是广州市科协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有效举措和生动实践。通过共建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开展品牌科普活动、共同开展科学教育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科学教育工作,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探索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助推广州在“双减”工作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