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九甸的陈老太,晚年有福,热泪盈眶,自发为罗镜镇蒋屹调解工作室送上一面红闪闪的锦旗,真诚感谢调解工作室的“金牌调解员”。
罗镜镇大平岗村村民陈老太今年已经87岁高龄,共生育两子三女,原本由二儿子负责照料,其余子女通过支付赡养费履行赡养义务,大家有商有量并无纠纷。但今年年初陈老太卧病在床后,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护理需求提高,子女之间也因赡养方式、赡养费用等问题产生了矛盾。考虑到陈老太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涉及当事人较多、案情复杂,蒋屹调解工作室调解员亲自到老人家中及大平岗村村委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情况后组织陈老太的子女进行面对面调解。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道德情理为劝导出发点,调解员先从二儿子入手,倾听二儿子的诉求,引导陈老太的其余子女换位思考,理解二儿子的立场和心情,传达二儿子的诉求。同时也对二儿子进行思想疏导,劝其要以亲情为重,理解兄弟姊妹的生活难处,共同履行法定赡养义务。经过蒋屹调解工作室、大平岗村村委的共同调解,陈老太的五个子女冰释前嫌,约定由二儿子负责照护,其余四人每月共凑2060元赡养费给二儿子。至此,这场赡养纠纷得以顺利化解,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融通情理法,调解暖人心。
这是罗定市借鉴“枫桥经验”,创建、培育“品牌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员”等“基层品牌”工作的一个“特写镜头”,也是罗定市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调动一批以“能调解、会调解、擅调解”优秀调解员,综合运用法律、人情、村规、民约,有效快速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近年来,罗定市以市综治中心为阵地,镇街、部门参与为抓手,坚持、发展和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基层品牌”,主动找准服务保障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点、落脚点,通过“三级联调”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调解在诉前。自去年11月份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至今年3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30宗,化解2312宗,化解率95.14%;确保了敏感节点期间“八个不发生”,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护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住“基础点”,让“法匠能人”落地扎根基层
加强组织,落实职责。罗定市成立以市委分管领导为组长,政法委分管领导、全市21个镇(街)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和市直14个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建设细则,指导督促各镇(街)及市直有关单位成立人民调解人员专业队伍,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目前全市已组建人民调解队伍380支,调解员2520人。去年,罗定市共排查矛盾纠纷4642次,调解4227宗,调解成功4211宗,调解成功率99.6%
健全机制,提升素质。建立完善了培训机制、日常工作机制和队伍管理机制等三大机制,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班,集中学习民法典、调解法及邻里纠纷、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常见处理方法,同时结合“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N名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工作要求,督促挂村(居)法律顾问在一月一次驻村“问诊”期间向“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或法治宣传活动,让基层调解队伍熟悉法律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热爱调解事业,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和人民调解队伍综合素质。去年以来,已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3场次,全市64名村(居)法律顾问已对336个村(社区)的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700多场次。
打造“突破点”,让“基层品牌”开花结果为民
罗定市在前些年创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等品牌的基础上,借鉴延续“枫桥经验”,继续深化“基层品牌”创建,推陈出新,开花结果。
“品牌调解工作室”凸显多元调解效应。针对人口众多,结构复杂,诉求多元的特点,罗定市深入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以构建“横向覆盖县镇村、纵向贯通重点领域”的调解组织网络为目标,在现有的21个镇(街)、336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基础上,推动镇(街)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工作设立一个或以上的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市直相关单位根据职能设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工作室。目前该市有15个市直部门建立了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站),在21个镇(街)成立24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并成功调解多个案例,如苹塘镇黄晓宇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一宗工伤死亡赔偿纠纷,为死者家属争取到88万元赔偿款,有效防止辖区内过激事件发生;华石镇余淑萍调解工作室与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化解一起孩子抚养权和彩礼纠纷,凝聚多元解纷合力。
“非诉调解小单元”发挥护城河作用。动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和村(居)法律顾问等“小单元”定期走访辖区群众,将化解矛盾纠纷从被动受理变为主动下沉,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服务覆盖面,做到排查全覆盖、纠纷全介入,最大限度把群众和企业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尽早、尽小介入调处化解,解决在当地。强化涉企矛盾研判分析,找准涉企纠纷矛盾多发点,对排查出的合同纠纷、生产经营纠纷、劳动争议等涉企纠纷类型优先即时调处,指导房地产领域纠纷调解委员会、雅达工业园调委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双东工业园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小单元”,探索建立非诉调解机制,推进调解力量重心下移,发挥“护城河”作用。去年以来,全市调解涉企矛盾纠纷128宗,调解成功125宗,调解涉及金额1190.26万元。
找准“着力点”,让“特色普法”提增获得感幸福感
点面结合,营造氛围。罗定市结合送法进企业、送法进校园、送法进村(社区)等活动,聚焦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婚恋、家庭、邻里等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宣传活动230场次,法治讲座1100场次,派发普法宣传读本和折页约9万本,派发宣传礼品约3万份,惠及群众约14万人次。
调普结合,以案释理。坚持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通过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的“调前讲法、调中释例、调后普法”,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纠纷化解全过程,向纠纷当事人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形成“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效果;充分发挥基层调解队伍的法治宣传职能,将入户调解、“下乡、入户、对人”调解与释法明理深度融合,以讲故事、说案例宣传教育为主线,让群众支持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让“有纠纷找调解”的意识深入人心。(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