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还在撒娇的娃突然翻白眼、抽搐发抖......这揪心的场景正是最让家长们胆战心惊的热性惊厥。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发热门诊就上演了惊险的一幕:3岁宝宝高烧到39.6℃,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所幸医护人员迅速抢救,孩子最终转危为安。
近期,一名3岁男宝宝小浩(化名)被家长带到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发热门诊就医,在分诊处测得体温39.6℃,家长告知,他高烧已有2个小时,尚未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
就在分诊完后,小浩突然抽搐,口吐白沫,门诊护士立即进行急救,同时呼叫儿科医生救治。经过治疗,小浩顺利康复出院。
像上文的小浩一样,不少小宝宝也经历过热性惊厥,它的出现总是猝不及防,叫人焦急万分又不知如何正确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热性惊厥的真面目,手把手教你科学应对,让“烧抽了”不再成为家庭噩梦!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俗话也叫“烧抽了”,通常发生在6个月-5岁的宝宝身上,主要表现为:在发热过程中,孩子突然出现全身抽搐、瞪眼、身体僵直、口吐白沫等。发作时,孩子不会哭、不会回应外界的呼唤。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热性惊厥并不直接与高温挂钩,孩子在体温升高或下降的过程中,都有出现热性惊厥的可能。也就是说,热性惊厥可能发生在孩子发烧的任何阶段。
单纯性热性惊厥VS复杂性热性惊厥
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
儿童发生热性惊厥时有哪些表现?
01发热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于发热初期24小时内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如发热≥3天或无发热时出现惊厥发作,应注意寻找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
02意识障碍
突然失去意识,呼之不应,站立或活动的时候突然倒地不起。
03抽搐
面部: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脸部肌肉抽动,牙关紧闭,伴口唇发绀,口吐白沫或流涎。
四肢:全身僵直或痉挛,四肢抽动,或全身松软无力。
肌肉:全身肌肉不自主运动,如胃部、肠道肛门肌肉运动异常导致的呕吐及大小便失禁。
以上抽搐症状,可能单个或多个同时出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抽搐超过5分钟,还没有办法停止的话,家长们就不要再等了,要立即送孩子去医院哦!
惊厥发作时牢记“四要”“四不要”
1岁以内的宝宝,家长们护娃心切,总给宝宝裹得像粽子,更容易导致抽搐的发生。
当孩子热性惊厥发作,家长们切记“四要”“四不要”。
01“四要”
①先将孩子放在平整安全、周围无杂物的地方,避免孩子在惊厥发作时,碰到坚硬、尖锐的东西伤到自己。
②将孩子的头和身体,翻向一侧,避免孩子因呕吐,发生误吞。
③保证孩子气道的通畅,如果孩子的口腔有分泌物流出,一定要及时帮孩子清理干净。
④一般热性惊厥都会在3-5分钟自行缓解。待惊厥缓解后,家长们应该立即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因为倘若孩子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影响的很可能是一辈子。
02“四不要”
①不要往孩子的嘴里塞一些东西,如自己的手指、筷子、勺子等。这种行为不但不能帮助到孩子,反而可能会令孩子的口腔和牙齿局部受到伤害。
同时,这种行为还可能进一步导致孩子出现呕吐的情况,一旦发生呕吐,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②在孩子抽搐的过程中,不要尝试给孩子喂药,或用沐浴等方式给孩子降温。因为前者可能会出现误吸窒息、后者极有可能令孩子溺水。
③不要掐孩子的人中,这对缓解孩子的惊厥没有什么作用,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的面部出现按压伤。
④不要试图抱紧孩子,这样不但会令孩子呼吸不畅,压迫性的举动,还可能会令孩子受伤。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要警惕
家族遗传:
父母有热性惊厥史,宝宝中招概率翻倍。
特殊病原: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感染,可能诱发无热抽搐。
反复发作:
1岁内首次发作、低热抽搐,复发风险更高。
注意:合理使用退烧药物
当孩子体温≥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遵照医嘱给予对乙酰氨基或布洛芬。退烧药不能完全预防惊厥,但可缓解不适。家长应严格遵照医嘱使用退热药物,避免过度使用或乱用引发潜在的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家长们不必太过焦虑,保持好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时补种流感、百白破等预防针,增强孩子抵抗力,降低疾病发作的频率。
最后要记得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原发病(如癫痫、脑部异常),家长们就不用“一惊再惊”。(黄楚芳 实习编辑廖慧萍 供稿/供图: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发热门诊)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