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岛红树林掠影。(通讯员供图)
为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风貌设计水平,突显雷州半岛特色乡村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一批切合当地实际可落地能实施的乡村设计优秀案例,湛江市人民政府于2024年12月23日启动举办“湛美乡村,设计赋能”乡村设计大赛,共吸引696个团队报名参赛,形成跨地域、跨领域的乡村建设智力聚合。
日前,大赛组委会面向定向组选手,组织开展“湛美乡村,设计赋能”乡村设计大赛集体调研活动,旨在让参赛选手深入了解选点现状特征与条件,近距离感受雷州半岛风土人情、乡风乡韵,挖掘特色资源,激发创作灵感,助力打造更贴合乡村实际、独具创意的设计方案。
古村、大海、红树林,尽显“湛”美乡村本色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中国唯一地处热带的半岛,具有独特的热带滨海景观和媲美欧洲的田园风光。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拥有广东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市,以及多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这里生长着品质最优、生态群落最丰富的红树林,如同一道天然的海岸防护林,守护着陆地免受台风侵袭。
这里有国内第五处中华白海豚最健康种群区雷州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片区内的龟头村,大王庙、土地庙等古建筑与新建的文化楼相邻,新旧交融中延续着渔村生活气息。
这里有“广东第一田”东西洋田,是广东省最大的双季水稻主产区之一,周边的南渡村、东林村,默默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事。
这里有久负盛名的千年古村遂溪县苏二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西巷道梳式布局,与孕育这片土地的大海遥遥相望;造型复杂精美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墙,见证着当地家族的荣辱兴衰。
九洲江古水道在这里蜿蜒而过,截弯取直后的新水道对岸,安铺古镇骑楼街巷里,商号招牌依稀可辨,早茶铺、手工作坊仍在营业,延续着百年商埠的烟火气。
当前,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雷州半岛正在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依托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项目,逐步形成江、河、湖、库、塘、池相互贯通的区域水网,打造一碧千里、水脉相连、良田万顷、果香馥郁、宜居宜游的热带绿美水乡,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新范例。
踏勘、察情、构思,调研湛江一景一物
本次活动共组织60余名来自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团队、独立团队、联合体等的设计师,对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雷州市东西洋田片区、经开区海豚湾、廉江夏插河片区、遂溪县苏二村五处代表雷州半岛五大乡村风貌特色的地区进行调研,通过引入国际视野和跨界设计思维,融合历史与未来、乡土与科技、生态与自然,以美学设计引领乡村风貌建设,以运营思维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形成一批切合当地实际可落地能实施的优秀方案,带动雷州半岛岭南新乡村建设向好向上发展。
在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过程中,调研队伍穿行于古村深巷,踏访红树林滩涂,徒步万亩稻田,丈量滨海礁石,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对当地业态、民俗、人文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评估,记录下每一处景物的生态地貌特征,务求为各自的作品收集最鲜活、最务实、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处,调研队伍与当地干部群众展开深度对话,了解他们对建筑设计的具体需求和期望。
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面临生态修复与积极发展的双重挑战。由于人为开发,大片水域用于养殖,造成出海口盐都过高,导致红树林容易发病,片区内临近村庄,有滨海公路等重大项目设施,开发强度大,将进一步挤压生态空间。如何协调海水养殖及基建开发,以实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雷州市东西洋田片区的万亩稻田虽构成壮丽农业景观,但周边村落农房风格杂乱等问题突出,无法形成统一协调的风貌。
经开区希望在海豚湾片区打造海豚渔旅项目,首期计划建造一座1000-1500㎡的中华白海豚的科普馆。片区内的龟头村希望以白海豚科普馆的建设为契机为渔民建造避风港,并在周围打造渔旅风情一条街或者旅游中心,既解决渔船管理难题,又为游客提供海鲜消费场景,并提出建设古树休闲公园、完善排污设施的诉求。设计师需要旅游开发与保护海豚栖息地之间寻找平衡点。
廉江夏插河片区希望在原来打造游船码头的基础上,增设诸如夜市灯光街的文旅项目,依托夏插河古河道,把安铺镇的饮食文化、骑楼文化融入夏插河片区改造当中,实现农、文、旅融合。由于夏插河的岸堤路太窄,未来项目开展起来以后,将面临着交通方面的制约。
解惑、点津、灼见,擘画湛美新蓝图
针对雷州半岛独特的乡村风貌特色,本次调研活动特别邀请了建筑规划专家曾宪川、古村保护专家朱雪梅以及水利专家蔡建,为定向组的设计师们提供指导支持。这三位专家各自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探讨乡村设计的优化创新策略。
建筑规划专家曾宪川就未来乡村发展愿景提供思路:从世乔村与红树林的相生相伴到邻近蔡屋村成片的光伏基地到,我们要从科技、生态、人文三个维度来思考乡村的规划设计,把绿色、智能技术运用到乡村建筑,充分考虑未来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做具有前瞻性的设计。
古村保护专家朱雪梅就古村落保护活化提出建议:在这次调研当中,我们看到了美轮美奂却又非常残破的古村落,也看到古村落周边拔地而起却杂乱无章的农房建筑,这种不协调的对比,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传统民居的风貌不能有效传承?这次设计大赛突出一个“湛”字,意味着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要从湛江本地民居的特点出发,结合我们今天的实际居住需求,做出一种具有湛江地方风貌的,又比较经济实惠的,功能完好完善的民居,让人们能够再次感受当年这种古村的舒适宁静和让人向往的诗意。
水利专家蔡建就夏插河片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看法:夏插河滨水空间的打造,不但要体现出传统的河道原貌,还要考虑河床、河滩的利用。通过建设叠水景观等方式改善河流纵向坡度,创造更美的视觉效果,通过增加种植水生农作物,如莲藕、水芹等,不仅对河道景观起到提升作用,而且缓解用地矛盾;做好水源管理,在设计时引入水库调解机制,保证常年的水量充足;结合安铺古镇文化特色如赛龙舟等,策划文化主题活动,增强滨水空间的文旅属性。
随着本次“湛美乡村,设计赋能”调研行动的圆满结束,设计师们将带着创意的灵感与深刻的见解,投入到作品设计中,以设计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湛江答卷。(陈赞亮 通讯员蹇登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