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学科主任,兼红楼院区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4年东莞市高层次引进人才。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博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于2019年前往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
从事普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开放及腔镜手术治疗,以及微波消融治疗等技术。以唯一第一作者或唯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35分。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
甲状腺是藏匿于颈部的蝴蝶状器官,虽然只有四五厘米大小,却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核心引擎”。它调控代谢速率、影响蛋白质合成,甚至左右着人的情绪与能量。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40岁以上女性超四成存在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等疾病呈高发态势,甲状腺癌也跃居到了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的位置。
作为一名深耕甲状腺外科医教研二十载的医生,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学科主任兼红楼院区甲状腺外科主任李震以创新技术与仁心仁术,为甲状腺患者筑起一道守护健康且兼顾颈部美容的坚实防线。
扎实专业积淀
铸就技术底气
“甲状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一旦出现病变,可能引发全身性问题,诊疗容不得半分差池。”在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诊室里,李震言语间透着外科医生的严谨,而这正是他始终秉持的理念:“甲状腺疾病的诊疗,需要像校对精密仪器一样细心,也需要不断更新技术。”
翻开李震的履历,一条浸透着努力与突破的从医脉络清晰可见:1997年,他考进中国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随后于2003年、2009年攻读中国医科大学外科硕士、博士学位,继续深耕医学领域。2019年,李震赴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聚焦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基因机制。
孜孜不倦的医学求索之路,为他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阔的国际视野,也让他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备了更强的创新能力。
2024年11月,他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东莞市人民医院,入职后带领科室提升腔镜手术率,为东莞市民带来了他从医多年积淀的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从传统开放手术到多入路的腔镜微创技术,从微波消融到复杂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他孜孜不倦攀登,始终站在技术革新的前沿。
在治病与颈部美容之间
他以精湛技术让二者兼得
对于甲状腺手术而言,在根治疾病与保护功能间找到平衡是一个鱼和熊掌如何兼得的命题。传统开放手术虽效果确切,却难免在颈部留下瘢痕,这对于注重外观的患者而言无疑是心理上一个很大的负担。而腔镜技术的出现,正悄然改写这一困境。
在李震的诊疗患者中,一位年轻的女性音乐教师李莉(化名)的求医经历颇具代表性。在一次体检中,李莉的颈侧发现肿块并穿刺确诊为甲状腺肿瘤。这个本该手术的病例却让她陷入两难:如果选择传统开放手术,颈部那道环形疤痕将永远横亘在白皙的颈部表面;更令她恐惧的是,稍有不慎可能带来的声带损伤更可能终结她的职业生命。
辗转多家医院后,李莉找到了李震就诊,接受了李震为她专门量身定制的“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手术通过腋下3厘米的隐蔽切口,在高清影像系统辅助下精准切除病灶。这种术式不仅避免了颈部疤痕,还利用了腔镜的放大作用,更好地保护了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
“面对患者的情况,我们既要保障手术的精准开展,又要最大程度实现微创效果。”凭借巧妙的手术方案和多年积累的娴熟技术,李震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三天,李莉顺利出院,颈部无痕,嗓音正常,无不良反应。
“量体裁衣”精准手术
毫米之间尽显匠心
另一例高难度手术更彰显了李震对技术极限的挑战。一位年轻女性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广泛淋巴结转移,求诊多家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如出一辙:需要“全切甲状腺+终身服药”。这意味着,该患者的外在形象和生活质量将大受影响。
面对患者对生活质量的强烈需求,李震带领团队反复论证,最终为患者提供了颏下入路腔镜手术方案,而且只需要切除病变左叶及峡部,并进行双侧六区及侧颈淋巴结清扫。这是一个比起“全切甲状腺+终身服药”微创很多、切除范围缩小很多的手术方案,既能够彻底清除癌灶,又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甲状腺功能。由于甲状腺功能得以保留,术后患者也无需终身服药。
这种在狭小空间内完成的“毫米级”操作,是近年来微创甲状腺外科的前沿技术。该手术要求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精准的手术切除等操作,而且需要避开多条血管神经,术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解剖功底与精湛的手术操作技巧。
在李震的精准操作下,该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李震带领团队已成功完成十余例颏下入路腔镜颈部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疗中心仍然为数不多。这种手术方式不仅体现了微创技术的优势,还为患者提供了更美观、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微创手术不仅是切口大小,更是手术理念的革新。”李震对其团队多次强调,经口腔前庭、胸乳、腋窝、颏下等多入路技术的灵活运用,使得不同体型、病情的患者都能获得个性化解决方案,而这种“量体裁衣”的精准医疗思维,是他带领学科快速发展的核心密码。
拥抱科技进步
赋能学科发展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不能局限于手术室和临床日常工作,还要积极拥抱科技进步,以新的科技给医学赋能。他通过连续举办多次腔镜甲状腺手术全网直播,将“手术直播”打造成科室品牌的重要抓手。屏幕上,术野随着手术刀精准移动,病灶被一一剥离;评论区里,同行们热烈讨论入路选择与操作细节。这种“透明式”技术分享,不仅打破了技术交流的时空限制,还扩大了市人民医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未来,李震将目光投向更远方。“腔镜技术方兴未艾,而机器人手术是下一个‘制高点’。”在他对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发展的规划中,科室的下一步重点是探索机器人手术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手术机器人系统凭借其3D高清视野、灵活的多关节器械以及精准的操控性能,能够显著提升手术的精细度和安全性,尤其适合甲状腺手术这种需要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精细操作的场景。”李震说,保持创新就要不断突破技术边界,为患者带来更优解决方案,而一次次的突破也会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的选择和希望。(黄楚芳 实习编辑廖慧萍 供稿/供图:东莞市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