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一条名为“石陆村”的自然村里,坐落着一座双拥主题公园。公园内春花烂漫,独特的“红色”和“军味”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驻足,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和村民前来,络绎不绝。该双拥公园是紫南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融入现有条件建成的国防教育和双拥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公园,园内设置永久性的“双拥石”,有机融入了各种国防和双拥文化元素,在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功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国防教育和双拥理念传播给市民游客。这座2020年落成的双拥公园,不仅是紫南村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展示双拥文化的核心景观,更折射出这个“全国文明村镇”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中探索出的暖心模式。
“兵之家”温馨
“老兵家园”厚植红色情怀
走进紫南村退役军人服务站,300平方米的服务空间内,“军味”与“家味”相得益彰。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专区内,刚返乡的退役军人正在进行政策咨询;在活动专区,战友们在此娱乐交谈、借阅图书;在荣誉专区,多名优秀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得到充分展示。“这都是我们向老兵征集回来的‘红色物件’,用于在服务站常态化展出,希望打造一个让退役军人可回忆、有共鸣的‘家’。”工作人员利晓聪介绍道,紫南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聚焦“发现、培养、推荐”,动员20个自然村深入挖掘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打造村退役军人人才资源库,将老兵优秀事迹“上墙”、将红色故事“入心”,并向老兵公开征集“红色物件”,呼吁退役军人把自己收藏的“传家宝”向公众展示,让更多人走进服务站,聆听一件件藏品背后的动人故事,触摸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紫南村本着“村里事,集体办,有困难,共进退”的集体观,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设施建好、队伍建强,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基层,这里已成为全村116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精神家园。
近三年来,紫南村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29人次,建立起“三全三心”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机制、全链条就业帮扶;让退役军人舒心、家属放心、社会安心。服务站创新推出与村民兵营合署办公,与驻地部队签订军民共建协议,将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服务事项精准标注,依托“老兵带领新兵,老兵服务老兵,老兵感化老兵”的优势,融合各方力量当好退役军人的“调解员”和“灭火员”,致力于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当地纠纷,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紫南生根发芽。
“兵支书”领航
基层治理出新出彩
在紫南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怕你没车没楼,就怕你没紫南户口”。在紫南村有一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兵支书”,他用10多年的时间,把一个曾经的落后村、上访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名“兵支书”便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潘柱升。在潘柱升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较2008年翻了十多倍,村容村貌和民生保障得到大提升,一个落后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全国“明星村”。
这位1980年入伍的退役老兵,将军旅作风带入基层治理。他坚持下沉一线,紫南村将风险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融入常态化走访、座谈慰问中,变坐等“来访”为主动“下访”。潘柱升运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2008年新班子成立后的头3个月,他便拿着笔记本走村串户,本子上记满了村民们的心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团结一致,紫南村先后出台300多项管理规定,每一项规定都由村民参与制定,确保具体可行。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他始终充当着“领头羊”角色,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用行动书写了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也诠释了“兵支书”的忠诚与担当,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点赞”。
十多年来,潘柱升把工资全部捐献出来建立了“书记基金”,共捐助近180万元,近六年帮扶困难群众125人次,其中不乏退役军人。于2000年退役的梁浩流便是“书记基金”的受益者之一,其因身体原因常年未能外出工作,生活尤为困难,紫南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常年对其开展帮扶解困,用好政策红利,发放各类帮扶基金助其克服病魔,重新就业,适应社会生活。作为一名老兵,潘柱升充分尊重退役军人的意见,在紫南村“赤膊房”美化工程中,紫南村结合退役军人的实际需求,以“尊崇军人、服务优先”为理念,精准摸排退役军人家庭的住房状况,还帮助困难退役军人潘永沛解决8万元“赤膊房”美化改造工程费用,让退役军人住上“安心房”。“8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潘书记也是一名老兵,知道我有困难后,马上带头捐款。在各方帮助下,我的‘新家’才得以完工。”潘永沛说道,多年来,服务站与其保持动态联系,给予全方位关爱,先后在住房保障上为其解决工程费用,在就业支持上为其推荐岗位并优先录用,在子女教育上及时落实村专项奖学基金,做到急退役军人之所急。
“兵力量”凝聚
志愿服务滋养文明乡风
在“兵支书”的领航下,紫南村“兵力量”不断凝聚。在紫南村,退役军人不仅是服务受益者,更是治理主力军。为引领退役军人发挥“五种力量”作用,紫南村在全市率先成立退役军人支援保障队。“继续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争取更多的光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终身。”在退役军人支援保障队的成立仪式上,潘柱升率领超百名退役军人进行宣誓。该队伍以紫南村民兵营为基础,以南庄镇人民武装部和驻军现役部队为引领,紫南村把辖区内的退役军人纳入民兵管理系列,加强练兵备战,明确退役军人训练周期、队伍编成、使用导向,打造“帮扶老兵——编建民兵——管理使用”的动员备战全链条模式,确保退役军人在组织上、体制上、指挥上真正实现“若有战、召能回”。
退役军人支援保障队的成立,让辖区内的退役军人在应急救援、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国防教育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组织、有力量。近三年,紫南村退役军人支援保障队开展文体活动、联防联控、走访慰问各类活动共57场次,年均服务时长超55小时。广大退役军人自觉践行使命担当,奋力开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兵文化”蓄能
国防教育融入百姓日常
以光为底,以水为墨,一场专门为退役军人开展的大型真人实景水舞声光秀正在紫南村上演,台下百名退役军人掌声不断。2023年,紫南村成功创建国家级4A旅游景区,为了让退役军人感受紫南村的文旅成果,紫南村特开设水舞声光秀免费专场,退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即可免费观看。这是紫南村拥军优属的重要举措,旨在以文化为媒,向退役军人致敬。
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在紫南村仁善三馆得到更深层诠释。该场馆由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组成,是紫南村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传统家国情怀与现代国防意识在此产生强烈共鸣,全年对社会免费开放,过去一年共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得益于紫南村高度重视征兵和拥军工作,全村适龄青年参军意愿越发强烈,全村掀起报名参军热潮,近五年累计为部队输送7名新兵。每年征兵工作一启动,紫南村就召开征兵工作布置会,会上主要领导详细部署征兵分工和主要时间节点,压实任务,责任到人。镇村干部从入伍优待政策、经济补偿、退役后可以享受的待遇等多个方面上户向应征青年及家长进行讲解,增强广大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入伍的热情。在每次的新兵入伍、老兵退役返乡都会组织欢送仪式和返乡迎接仪式,做到对现役军人家属和退役老兵进行走访并为现役军人家庭送上光荣牌,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文化景观到价值认同,从传统传承到现代创新,紫南村用文化基因解码双拥密码,将军民鱼水情写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史诗。从战场到乡土,从钢枪到铁锄,紫南村的退役军人们正以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续写着属于他们的荣光。(陈赞亮 通讯员李靖怡)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