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阳春三月,随着气温的持续回暖,黄埔大地染上了春色,处处透着盎然的绿意,市民游客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
即将迎来最佳赏花期 创业公园樱花开放
在黄埔区广州科学城的创业公园内,记者看到,广州樱已陆续开放,花朵娇俏轻盈,微风吹过,轻舞枝头。虽还未到盛花期,但已经有不少游客跟着春天的脚步提前到来。
据了解,创业公园樱花林种植了约618株樱花,品种有中国红、广州樱。中国红和广州樱是次第开放的,中国红花期在2月-3月,广州樱花期在3月-4月。
近年来,到创业公园观赏樱花,已经成为广受市民游客喜爱的文旅活动。“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前来赏花的游客日均可达4000-5000人次。”创业公园负责人米子璇表示。
创业公园12.2万平方米园林以雪浪湖的水景为背景,环湖种植观叶、观花植物,搭配亲水栈道、观景平台、夜间灯光秀等,利用光影技术营造湖面灯光艺术。公园既有独树成景的高大乔木,主要是榕树、南洋楹,也有丛植成林的乔木,主要是樱花、落羽杉等。利用植物的高度差,在空间上延伸观景空间,利用植物不同的花叶期,丰富观景色彩,让游客体验四季不同的风景。
“绿”意涌动 城园融合焕发生机活力
三月的黄埔,万木吐翠,百花争艳,青梅飘香。香雪公园的青梅即将迎来成熟的季节,圆圆的、青翠的梅果悬挂枝头,为公园增添了几份春日的乐趣。
据香雪公园负责人张其云介绍,香雪公园内有梅树3770多株,园内梅花主要分为青梅区和花梅区,品种有青梅、宫粉、朱砂、绿萼、美人梅等。
过去,香雪公园以梅花绽放时“不是飞雪胜似飞雪”的盛景而闻名。现如今,以广州全力构建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1+3+N”广州城园融合体系为契机,香雪公园正以保护植物多样性为主题,迎来新的蝶变。
2024年香雪公园成功申报成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第一批专类植物展示园,目前正在进行梅花专类园建设,今年计划增种梅江玉蝶、英红宫粉、粉花宫粉、粉白宫粉和骨里红等5种梅类植物,同步完善科普牌等内容设施。
在另一个竹类专类植物展示园——牛角岭公园,正在推进实施绿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水文生态修复。
牛角岭公园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本土竹林景观为底色,搭配多色谱、多品种、多元素的植物和景观小品,采用“竹海清风”设计,用800米S型环山游步道连接四大竹种功能分区,种植各类竹种,形成竹类专类展示园的科普主游线。
同时,通过增种竹子品种、优化竹林长势不良区域、增设诗竹小径等措施打造了竹类园中园等景点,目前,园区现栽竹类品种达13种,竹类管养占园区绿化管养的三分之二,依山就势建有环山园道、登山径、公园展陈馆、湖体湿地等基础设施。
据牛角岭公园负责人付晓明介绍,通过构建城园融合模式,园区采取一系列的生态和自然保护举措,丰富公园城市的游览体验,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和文化体验的需求,同时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充分融入城市发展中,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黄埔。
持续增园添绿 全域公园营造诗意环境
创业公园、香雪公园、牛角岭公园是黄埔区全面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缩影。
黄埔区坚持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度融合。据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副局长庄臻介绍,自2022年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黄埔区充分挖掘辖区内山水林田湖各类生态资源,以“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为目标,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持续深入推进“1个‘百’、3个‘千’、5个‘城’”九大特色行动。经过持续增园添绿、贯通慢行系统,全区累计建成四级城乡公园190个、绿道666公里、连城森邻道130公里。公园城市面貌基本形成。
近年来,该区扎实推进园林品质提升工作,因地制宜,精心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景观,如黄埔公园的生态水景、创新公园的四季花海、香雪公园的十里梅林、创业公园的浪漫樱花以及中山公园的“小鸟天堂”等,不仅显著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游客创造了更多出行游玩、户外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同时,以绿道、城市林荫道等,串珠成链般串起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公共绿地等绿色资源,全面打造“人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宜居环境,实现市民家门口就是公园,游客走在马路上就可以观赏最美风景的效果,努力向“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的美好预期迈进。
在当下时节,不仅创业公园内的风景宜人、环境优美,走出公园,沿着香雪三路往两边走,沿途的木棉花也正开得火红热烈。木棉花朵大而红,花开艳丽,花朵簇拥枝头,如漫天红霞洒满天际般壮丽,也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拍照打卡。
此外,黄埔区还积极拓展“公园+”场景。其中,以运动休闲主题,建成全龄智能体育公园1个体育专类公园,以及滨江体育口袋公园、瓦壶岗体育口袋公园、扬帆体育口袋公园等体育主题口袋公园,并在新建口袋公园中配套体育运动设施,在10处现有城市公园加建体育设施等,开放辖区内17个公园草坪共享区域试点,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休闲运动空间。利用古树群落,因地制宜建成创新公园古树园中园、萝峰山下荔枝古树公园两个古树公园,发挥古树公园的休憩、科普、文化功能,守护文化根脉和乡愁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以“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为契机,在典型镇、典型村、产业园区周边通过空间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公园、口袋公园等开放直达的绿色公共空间;对城市边角空间、灰色空间进行提升利用,建成黄埔东路与开发大道桥下空间6处立交公园,持续推动绿美城市、绿色产园、绿美社区、绿美城镇、绿美乡村一体化发展。(陈赞亮 通讯员邱晓桐 刘冬妮 冯冬枚)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