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增设“儿童与安全”领域,明确提出主要目标。安全是儿童产品的底线,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牵引着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以及社会高质量发展。
早在2005年,广东作为全国首批伤害监测工作试点省开展探索研究,201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多部门合作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多年来为广东省儿童和家庭安全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减少儿童相关产品对儿童的伤害,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市场监管局、省疾控中心、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等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广东省儿童相关产品监测情况开展工作,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产品伤害消费安全警示:注意风险隐患,谨防儿童伤害。
谨防好奇宝宝祸从口入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日常消费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产品,对儿童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然而,低龄儿童对危险的识别能力较弱,在用嘴巴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祸从口入。根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日常消费生活中,以下几类产品误吞后,可能会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危险。
1.纽扣电池
纽扣电池广泛用于生活中的各类产品,比如玩具、钟表、计算器、遥控器、汽车钥匙、相机、电子秤及音乐贺卡等。然而,近年来,儿童因误吞纽扣电池而导致严重伤害的事件频繁发生,家长们需提高警惕。
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与电池误吞有关的伤害近百例,其中大多数与纽扣电池有关,受伤人群中92.9%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
预防儿童误吞纽扣电池(通讯员供图)
纽扣电池误吞伤害中,轻度伤害占比60.7%,中度或重度伤害占比39.3%,需住院处理的病例占比高达25.0%。误吞纽扣电池不仅有窒息的风险,还会造成内脏器官的损伤,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预防儿童误吞纽扣电池带来的风险,消费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妥善存放纽扣电池
请将未使用的纽扣电池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电池包装完好无损。同时,使用过的纽扣电池也应妥善处理,避免被儿童捡拾到。
(2)检查家中电器、玩具等产品的安全性
定期检查家中使用纽扣电池的电器,确保电池仓盖完好无损并上锁。若产品未配备安全锁,建议更换为安全设计的产品。
(3)教育儿童远离小物件
向儿童灌输安全意识,告诫他们不能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尤其是电池、硬币等潜在危险物品。
(4)迅速反应与及时就医
如果怀疑儿童误吞纽扣电池,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给孩子催吐或喂食,专业医疗处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5)购买包装更安全的产品
选购纽扣电池时应尽量选择一次只释放一个和具有较好防儿童拆解包装设计的产品,能够有效防止儿童将纽扣电池从包装内暴力取出。
2.洗衣凝珠
洗衣凝珠是一种新兴的洗衣产品,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儿童误食可能造成消化系统损伤、昏迷,甚至死亡。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有数十余例儿童误食洗衣凝珠案例,其中71.4%为0~3岁的幼儿。
预防儿童误食洗衣凝珠(通讯员供图)
因此,有儿童的家庭在选购洗衣凝珠时应当特别注意:
(1)部分产品外观与食品非常相似,可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从而导致其误食,应选购外包装不透明的产品。
(2)应选购具有儿童安全锁扣的产品。
(3)应选购在明显位置印有“远离儿童”“禁止入口”等图标和内容的产品。
(4)应教育儿童不可食用洗衣凝珠,每次使用完后应将其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区域。如出现误食应及时就医。
3.巴克球
巴克球,是一款国外流行并进入国内的成人解压磁性球,并不适合儿童玩耍。而近年来,部分企业利用其具有磁力、可变性强、颜色鲜艳等特点,将其宣传为儿童益智积木,使其成为了一款“网红”儿童玩具。但巴克球容易被幼儿当作糖果吞食,且一旦误食进幼儿体内,随着小肠蠕动向下运动,成串的巴克球会堵塞肠管或相邻肠管内的巴克球相互吸引挤压肠管,从而造成肠梗阻或肠穿孔,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危及患儿生命。
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有数十余例儿童误吞巴克球案例,其中67.7%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
预防儿童误吞巴克球(通讯员供图)
因此,为了预防儿童误吞巴克球带来的风险,消费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家长在为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挑选玩具时要多加考量,儿童喜欢把物件送入口中,购买玩具时一定要考虑到与小零件有关的潜在的噎塞、窒息和误吞危险,尤其在购买磁性玩具更要检查磁性部件的牢固性,避免其脱落被儿童误吞。而巴克球作为成人解压用品,家长应避免将其作为玩具给孩子玩耍。
(2)如果怀疑儿童误吞巴克球,应立即送医处理。
谨防家中电器伤害儿童
电器在日常消费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还丰富了日常的娱乐和文体生活,推动了现代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当然,我们在享受电器产品的同时,也要小心其对非适用人群尤其是儿童可能产生的危险,儿童好奇心强,对危险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运作中的电器往往携带较大的能量,儿童若随意接近可能会造成伤害。根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以下几类电器产品造成的儿童伤害较多,居家使用时,应小心其对儿童可能产生的危险。
1.电风扇
电风扇是常见的家用小电器,是夏季生活的好伙伴。然而,电风扇在使用时,扇叶高速运转仿佛能够“隐身”,很容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和靠近。有些风扇网罩间隙过宽,一旦将手部伸入,高速运转的扇叶便可以将手打到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甚至骨折。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与电风扇有关的儿童伤害达数百例,其中绝大多数受伤原因均为儿童将手部伸入电风扇防护网罩被转动的扇叶击伤。
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该伤害风险,消费者选购或使用电风扇时需要注意:
(1)选购电风扇需认准CCC认证标志,在未通电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手指试触的方式甄别,不要选用网罩间隙过宽能够探入手指的产品。
(2)教育儿童在需要搬动风扇位置、调整变换吹向或者清洁维修风扇时,必须先关闭风扇电源,待扇叶停稳后再行操作。
(3)家中如有低龄儿童,电风扇要尽量摆放在其不易触及的地方,注意看护教育好儿童,避免儿童因好奇而触摸或攀爬电风扇,导致意外发生。
2.电热水壶/饮水机
电热水壶或饮水机几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小电器,热水虽好,但对认知较弱的低龄儿童来说却隐藏着烫伤风险。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儿童被电热水壶或饮水机烫伤的案例高达数千例,其中严重的甚至导致全身的大面积烧伤。该类伤害主要因儿童不慎/出于好奇触摸、打翻电热水壶或打开饮水机热水开关导致烫伤,其中71.6%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
因此,有儿童的家庭在选购和使用电热水壶或饮水机时应当特别注意:
(1)选购产品时,电热水壶应选购壶身稳定、水壶外壁有隔热材料的产品,避免购买导热性过强的金属外壳产品;饮水机应选购带有童锁功能的产品。
(2)电热水壶应尽量放置在低龄儿童触及不到的区域。
(3)应教育儿童正确使用热水壶或饮水机,清楚开水烫伤的紧急处置——移除致伤物和伤处降温。将导致伤的电热水壶或饮水机移走,或关闭电源,终止损伤过程。并使用凉水冲洗部位,进行降温,减轻损伤的严重程度。冲洗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但也不能过长,以免伤处过度降温。如儿童发生严重烫伤家长应及时送医。
3.跑步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跑步机已成为消费者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健身器材,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并使用跑步机。然而,跑步机在提供锻炼身体便利的同时,对家中儿童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显示,近五年有百余例儿童因跑步机受伤的案例,经调查发现运行中的跑步机后滚筒处跑步带表面与固定部件间的间隙,可能会夹住儿童手部并造成摩擦灼伤,其中76.8%为0~6岁的学龄前儿童。
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该伤害风险,消费者需要注意:
(1)儿童不是跑步机适用群体,应教育儿童远离跑步机,并做好看护工作,特别注意不要让儿童触碰跑步机转动部件。
(2)如果发生伤害,应立即切断电源避免伤害加重,儿童手部若卷入间隙中难以取出,可向消防部门求助并及时就医。
全方位呵护婴童健康
婴童产品是指专为婴幼儿及儿童设计的各类产品,与婴童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这些产品不仅要满足婴童群体的基本需求和舒适性,还要注重安全性,以确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1.“衣”——绳带
儿童服装的款式多样,很多都带有绳带设计,如帽子抽绳、肩带、裤脚拉绳等。然而,儿童活泼好动,绳带很有可能将其置于危险之中。国内外缺陷产品召回数据显示,仅近两年便有数百起针对儿童服装中绳带风险发起的召回,其主要可能造成的伤害风险有:过长的绳带导致绊倒;帽子抽绳卡夹在游乐设施、汽车等较大物体缝隙中导致勒伤甚至窒息等。
因此,为了预防此类风险,消费者为婴童选购或使用服装时需要注意:
(1)为婴童选购服装时,避免购买含有外露绳带的服装,尤其注意留心脖颈部位。
(2)注意检查家中在用的儿童服装是否含有绳带,如有,可考虑将长绳抽出不再使用。
2.“食”——自助喂食枕
为了减小哺乳压力、便利婴幼儿喂食,带着“自助”“便携”“减压”等字样的婴幼儿自助喂食枕应运而生。产品主要由支撑枕、奶瓶放置网兜构成。当婴幼儿躺在枕头上时,可将奶瓶置于网兜内,便于婴幼儿自主进食。作为新兴产品,自助喂食枕看似解放了家长的双手,实则为婴幼儿生命健康埋下巨大隐患。国外缺陷产品召回数据显示,近两年内针对婴幼儿自助喂食枕已发起召回数十起,起因便是使用该产品已导致多名婴儿呛噎窒息。
因此,为了预防此类风险,消费者应注意:
(1)婴幼儿自助喂食枕是新兴产品,对安全方面的考量尚不成熟,尽量减少购买和使用该类产品。
(2)若使用婴幼儿自助喂食枕,应有监护人员在旁观察婴幼儿的使用反应,以作出及时调整。
3.“住”——婴儿床
温馨舒适的婴儿床陪伴着婴幼儿度过了大部分独处时间,是婴幼儿接触最多的婴童家具之一。然而,婴儿床若选购或使用不当,也会给婴童带来伤害。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数据显示,近五年有数百名儿童因婴儿床受伤,绝大部分受伤部位为头部。根据调查,其主要受伤原因为儿童从婴儿床上攀爬翻落导致摔伤。
因此,为了预防此类风险,在选购和使用婴儿床时,应注意:
(1)选购婴儿床时,应注意婴儿床护栏高度应不低于床面60cm,并确保侧边栅栏没有可供婴儿攀爬的立足点。
(2)实际使用时,应及时根据婴幼儿身高及活动能力对栏杆高度进行调整,并加强对儿童的看护。
4.“行”——婴儿学步车
婴儿学步车是婴幼儿学习行走的常见帮手,很多消费者将学步车视为安全平稳的“代驾工具”,却忽视了婴幼儿因缺乏自控能力与辨别能力带来的使用风险,一旦遇到不平地面或台阶,学步车可能出现侧翻甚至坠落。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数据显示,近五年因婴儿学步车导致的婴幼儿跌倒伤害达数百例,其中,绝大部分受伤部位为头部。
因此,为了预防此类风险,在选购和使用婴儿学步车时,应注意:
(1)选购婴儿学步车时,应选购车架底部带有防跌落装置的产品。
(2)婴幼儿使用婴儿学步车时,家长应选择平坦无危险障碍物、台阶或楼梯的场所,并注意随身看护。
(陈伟赞 实习编辑廖慧萍 供稿/供图: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