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岭南

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搭建非遗传承舞台谱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3-15 11:45:5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黄埔区文化馆 供图)

珠江潮涌,南海神庙前木棉花竞相绽放。2025年“波罗诞”千年庙会如期而至,场面壮观。庙会上,身着传统服饰的黄埔区中小学生成为动人的风景,他们通过舞狮的威猛、灰塑走秀的雅致、武术的刚劲、民乐的悠扬与粤剧的典雅,用青春活力为千年民俗注入新鲜血液,生动展现出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蓬勃生机。

薪火少年展非遗新韵 方寸舞台见文化乾坤

“咚咚锵!”随着铿锵锣鼓响起,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的“舞狮少年”们在锣鼓的激昂节奏中翻腾跳跃,将南派醒狮的威武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的女子舞龙引发阵阵喝彩,巾帼舞龙绽芳华,女子舞龙把女性独有的柔美融入舞龙动作中,腾空跃起,展昂首破云之姿。

粤剧艺术专场连台唱响,穗东街秦中英粤剧协会携手夏园小学联袂呈现《红棉礼赞》《游龙戏凤》《荔枝颂》等经典粤剧唱段。作为全国首家开设非遗——灰塑课程的特色学校,深井小学师生们以走秀为舞台,将岭南建筑上的立体诗画化作流动的非遗活化创新成果,诠释着灰塑艺术的匠心神韵与指尖温度,展现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深井小学武术少年在《精武少年》铿锵鼓点中演绎南拳北腿的刚柔并济,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了黄埔儿郎的铮铮铁骨。新港小学倾情献上《盛世国乐》,节目将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广东传统民俗艺术——醒狮、礼乐弦歌四弦琴弹唱旋律和唐代古风舞蹈四者高度融合,呈现出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多方联动共育传承沃土 双向奔赴谱写传承篇章

本届庙会,年轻一代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充分发挥黄埔区公共文化设施联盟作用,联合教育局搭建文化传承的广阔舞台,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深井小学、新港小学、夏园小学、玉岩实验学校、九龙第二小学、广州开发区中学等多所中小学以文艺专场展现文化自信,充分展现黄埔区在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取得的硕果。

多方力量的汇聚,让民俗活动成为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舞台,青少年的活力创新又赋予了非遗艺术全新表达,文化传承在双向奔赴中激发力量,黄埔少年在参与和体验中不断成长,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在此之前,黄埔区图书馆与黄埔区青少年宫联合共建了“知道书堂”“书适咖港”作为图书馆分馆(服务点),馆校合作传递黄埔书香。在这片文化沃土上,黄埔少年们以满腔热情,将古老非遗与现代创意巧妙融合。

提质增效优化文化供给 多维赋能厚植文化根基

近年来,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结合黄埔特色和现代需求,依托“文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策划和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从舞龙、醒狮等传统文化宣讲,到广绣、缠花、剪纸等非遗体验,广大市民及青少年儿童在“文化赋能”项目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宋代点茶的雅致、点翠发簪的精巧、扎染提包的变幻、中国篆刻的金石华彩、榄雕钥匙扣的玲珑细腻……

“文化赋能”项目以一年超300场次的文化活动,润物无声般将传统文化的传承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营造出更加生动、鲜活、浓厚的文化氛围。

(黄埔区文化馆 供图)

新春期间,“文化赋能”活动品牌在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举办“贺岁迎金蛇、纳福到黄埔”迎新春主题文化活动户外专场,带来春节民俗特色非遗活动共计7场次,吸引众多青少年热情参与,在实践中感悟非遗精髓,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推动文化薪火相传。

站在南海神庙的浴日亭远眺,千年海丝文化与青春气息交织升腾。黄埔少年们正以文化传承者的姿态,将非遗基因融入成长记忆,用创新表达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从庙会舞台到校园课堂,从技艺传承到文化创造,黄埔青少年正以青春之名,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尘封的历史“潮”起来,让古老的技艺“燃”起来。(陈赞亮 通讯员陈文怡 徐啸)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