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珠海市发布《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助力打造国际友好型城市

发布时间:2025-03-13 15:36: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主办方供图)

为加强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设置和管理,提升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对外交流,打造国际友好型城市。3月13日上午,《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新闻发布会在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

随着我国持续打造便捷的往来通道,对54个国家的过境免签延长到240小时,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打卡中国”日渐成为国际新风尚。今年,珠海市将迎来第二届亚洲通航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重要展会、赛事和外事活动,迫切需要为来珠外籍人士提供良好国际化语言环境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城市公共场所标识是城市文化形象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译写则是城市营造良好国际语言环境和人文、营商环境的关键推力。珠海市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口岸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公共场所标识正确、地道的英文译写犹如珠海的城市名片,生动形象地展示着珠海城市的软实力。

针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缺少规范性标准的问题,珠海市编制了首批《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地方标准。这是珠海市首次制定此类标准,包括通则、文体旅游、医疗卫生和产业园区四部分,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产业园区中文标识英文译写的专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创新性地增加了珠海非遗项目、特色景点、市属医院名称、重点文体赛事和活动、重点产业集群等译写内容,为全市公共设施和标识的英文译写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进一步保障了英文译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该标准将于2025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译写规范》规定了珠海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译写原则、译写要求和方法、书写要求等,提出了分门别类的译写示例,适用于珠海市公共场所(包括永久和临时搭建)、机构名称和公共服务信息的英文译写。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珠海市外事局联合多部门,充分利用外事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草组通过深入调研、专题研讨、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和技术评审等环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值得一提的是,起草过程中邀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外语教授和专家,以及文体旅游、医疗卫生、产业园区等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内专家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研讨会广泛征集专业意见。此外,还多次征求各区、各相关部门意见并公开征求意见,以确保地方标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译写规范》的出台,不仅有助于城市管理者高效维护和更新标识系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还将使外国游客更容易获取信息,减少沟通障碍,提升在珠海的旅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体验。同时,此举也将规范语言使用,推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对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珠海将以实施和宣贯《译写规范》为抓手,持续打造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更加友好的国际城市。

作为落实《珠海经济特区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推动国际语言环境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首批《译写规范》地方标准是根据珠海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为各区、各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公共场所建设和管理者及市民提供了标识翻译的“参考答案”。政府鼓励各相关方在管理和运营中积极引用或使用《译写规范》,并通过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设性意见。(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