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港湾街道以“学雷锋月”与“三八”国际妇女节为契机,在珠江中路文体中心广场举办“巾帼学雷锋 分类我先行”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通过趣味互动、志愿服务等多元化形式,吸引近百名居民参与,现场欢声笑语与环保理念交织,掀起垃圾分类实践热潮。
趣味互动:边玩边学,分类知识入脑入心
“废弃灯管应该投入哪个颜色的垃圾桶?”“用完的一次性筷子属于什么垃圾?”“大棒骨为什么属于其他垃圾?”在垃圾分类套圈圈游戏区,居民们一边投掷套圈一边答题,答对即可盖章打卡。活动巧妙将家庭常见垃圾的投放规则融入游戏,参与者纷纷表示:“原来分类这么有趣,知识点一下就记住了!”
一旁的环保帆布袋创意涂鸦区成了孩子们的“主战场”。小朋友们用画笔在帆布袋上绘制四色分类标识、雷锋卡通形象及环保标语,将创意与环保理念结合。一位家长感叹:“孩子画完袋子后,回家主动监督我们分类,这种教育方式真有效!”
志愿实践:亲子携手,从街头到户外的绿色行动
活动还特别设置“亲子志愿服务”环节,吸引众多家庭参与。家长和小朋友手持夹钳和垃圾袋,沿着附近街道捡拾散落的垃圾、杂物,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我捡了十几个烟头!妈妈说要放进其他垃圾桶!”
清理行动后,亲子家庭化身“分类宣传大使”,走进周边商铺和居民楼,发放宣传手册并讲解分类技巧。“厨余垃圾要破袋投放”“可回收物需保持清洁干燥”,志愿者们用通俗语言传递实用知识,商户王先生连连点头:“你们讲得清楚,我以后一定注意!”
长效推广:从“新风尚”到“好习惯”,携手共建绿美港湾
港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持之以恒的“绿色工程”。近年来,街道以“五进”宣传为抓手,依托“志愿时”平台凝聚社会力量,累计开展宣传督导活动900余场,动员280名志愿者参与活动,辐射居民超5万人次,逐步织密垃圾分类“意识网”,努力让垃圾分类从‘知识’转化为‘行动’,从‘活动热点’沉淀为‘生活日常’,真正成为港湾居民的绿色新名片。
面向未来,街道将探索“跨界融合”新路径——结合年度花市、音乐节等特色活动设置分类互动专区,让环保理念“润物无声”;同步打造“线上科普宣贯+线下趣味实践”双轨宣传模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推广格局。
一场活动,一次启蒙。港湾街道以“巾帼力量”点燃垃圾分类星星之火,用趣味与温情推动环保理念落地生根,为绿美南沙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陈赞亮)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