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

传承非遗美学 镌刻铁路芳华

发布时间:2025-03-08 12:53:0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当千年非遗技艺与铁路巾帼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3月7日9时,位于广州番禺的广州动车段检修车间活动室内,一群铁路女职工正在开展非遗螺钿胸针手作体验活动。一枚枚流光溢彩的螺钿胸针,在“铿锵玫瑰”的指尖诞生,传统工艺的厚重与铁路人的匠心在此交融。

螺钿工艺始于商代,以螺贝为材,经切割、镶嵌、抛光等工序制成流光溢彩的纹饰,凝练出“螺钿妆成翡翠光”的东方美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螺钿手作曾老师通过现场教学,向女职工讲述这项宫廷御用技艺的千年脉络:“从唐宋漆器到明清家具,螺钿始终是中华文化的高雅注脚。如今,它更应成为当代人触摸历史的桥梁。”

女职工们屏息凝神,用镊子轻拈细如米粒的贝母片,在胸针底托上精心排布,制作出蝴蝶、蜻蜓、凤凰、琵琶等样式胸针。动车组机械师刘轩将一枚镶嵌齿轮纹样的胸针别上工装笑言:“平日检修精密部件的手,今天‘绣’起了螺钿。看似跨界,实则都是对毫厘之美的追求。”

“螺钿历经打磨方显华彩,我们动车人也要在时代浪潮中雕琢初心,让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参与活动的助理工程师宋陵灿展示着胸针成品感慨。

检修车间工会主席廖亚薇介绍,此次活动既是致敬“三八”国际妇女节,更是将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的实践。她说:“螺钿的精细与动车检修的严谨一脉相承,女职工们在手作中既感悟文化之美,也淬炼职业匠心。”

以螺钿之微芒,映时代之芳华。通过本次活动,女职工们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千年非遗在铁路人的指尖上焕发新的生机。(陈赞亮 通讯员胡靖 赵俊华)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