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枫湾镇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收到了一封来自部队的喜报:浪石村青年杨国跟在部队表现突出,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喜讯一下子传遍浪石村头巷尾,村里的老大叔们感慨道:“这孩子从小就有志气,不愧是老书记家的儿子!”
家风如荷:清廉为民的红色传承
杨国跟的父亲杨红新生前是浪石村的村支部书记、主任,在任二十余载,始终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座右铭,他家到现在依然还是一座砖木结构简单装修的泥砖房,但是他带领村民开垦荒地、修路通渠,打造的吕连坝百亩“荷花世界”至今仍是韶关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每年盛夏莲叶接天、游人如织,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张崭新的名片。“老书记当年兢兢业业为我们做好事,办实事,可公家的便宜一分都不占。”村里老人提起往事,仍对杨红新的清廉作风赞不绝口。
父亲离世后,母亲程爱红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却始终不忘丈夫的叮嘱:“做人要像荷花一样,根扎在泥里,心向着太阳。”她常对杨国跟讲述父亲生前的故事:深夜为村民调解纠纷、自掏腰包帮扶困难家庭、顶着烈日守在荷塘建设一线……这些点滴浸润着杨国跟一生,也让“忠诚、担当、奉献”的家风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少年立志:红色种子破土而生
“国跟从小不追明星,就爱看《上甘岭》《英雄儿女》,报纸上的军旅报道被他剪下来贴了在书上满满一本。”杨国跟的叔叔回忆,侄子受父亲影响,自幼痴迷红色文化。村里文化广场播放爱国电影时,他总是搬着小板凳坐在最前排;学校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他认真记录英雄事迹,回家后反复讲给母亲听。这股“军人情结”在杨国跟心中愈发强烈。高中毕业时,他放弃热门专业报考机会,毅然选择参军。“我爸总说,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我们家的好日子。我要像他守护村子一样,去守护国家。”杨国跟的誓言朴实却铿锵。
淬火成钢:军营熔炉锻造精兵
入伍后,杨国跟将家风化作拼搏动力。新兵连期间,他主动加练体能,手肘磨破仍坚持战术训练;理论学习中,他结合父亲为民服务的故事撰写心得体会,被连队作为思想教育案例;野营拉练时,他替受伤战友背装备,自己却磨破三双作战靴。战友们评价他:“训练场上像‘拼命三郎’,生活中却是暖心大哥。”
枫湾镇武装部部长何方圆表示,杨国跟的成长印证了家风传承与国防教育的双重力量:“我们持续开展‘红色家书’‘老兵讲故事’等活动,就是希望激励更多青年以杨国跟为榜样,把家国情怀融入军旅人生。”
喜报归乡:荷花香里续写荣光
如今,浪石村的荷花的盛夏时节依然开得正艳,杨国跟的喜报为这片父亲倾注心血的土地再添一抹亮色。程爱红抚摸着儿子的军功章哽咽道:“红新要是能看到,该多高兴啊……”。
从荷塘边到练兵场,从父亲手中的乡村振兴蓝图到儿子胸前的“四有”奖章,两代人的选择诠释着同一个信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杨国跟的故事,正如盛夏绽放的荷花,诠释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底色,更彰显着新时代青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子情怀。(陈赞亮 通讯员杨连辉)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