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极融与梅州客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互金生态圈计划”潮水渐起

发布时间:2017-10-27 19:42:5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德兵)10月27日,极融在2017中国未来商业银行趋势峰会上,宣布了与梅州客商银行的战略合作。

    借助智能化大数据场景风控体系,极融的“互金生态圈计划”潮水渐起。根据计划,“互金生态圈”完成之时,极融将形成系统性B2B2C的金融服务体系。

    极融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嘉银金科旗下金融科技子业务;梅州客商银行总部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是广东银监局辖内成立的第一家民营银行。

可供联想的是,作为梅州客商银行最大股东的宝新能源,于2016年入主百合网,并持股世纪佳缘。拥有线上消费场景优势的民营银行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开拓零售信贷业务,成为未来考验各家民营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银行互联网转型急需加速器

银行业作为金融业务起源以来最为古老的行业之一,业务模式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银行不良率的上升与利润增长率的不断下滑,使银行业务的转型与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金融服务逐渐融入场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降低门槛,以及在提升效率和扩大金融服务受众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银行在开展众多传统零售信贷时,面临着系统开发、产品重塑和客户关系方面的技术缺失。银行自身不具备实现极速交互体验和量化风控的技术开发能力,使得银行业务在向互联网及移动端转型的过程中,在时间成本上受到了巨大的掣肘。寻求拥有成熟金融科技能力的外部合作平台,成为银行开拓信贷业务,提升风控能力更好的选择。

极融CEO许一震当天表示,通过为梅州客商银行输出“智能化网贷业务系统”及“场景化大数据风控体系”,极融已经具备了满足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需求的系统搭建能力,并能为银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提供助力。

系统快速接入,实现敏捷迭代

梅州客商银行作为广东银监局辖内成立的第一家民营银行,于2017年6月28日正式开业。2014年开始,民营资本开始获准进入银行业,经历了三年的发展,民营银行仍处在摸索和尝试的阶段。受制于“一行一店”的约束,民营银行对于业务系统需求的迫切度较高,同时,随着各类互联网消费场景的崛起,如何通过快速对接互联网巨大流量进行展业成为了目前摆在民营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极融凭借多年来对于网贷业务数据及资金端与资产端的连接经验,能够助力银行,快速构建起一套接入优质场景的智能化网贷业务系统,从业务需求提出到系统开发完成仅需两周时间。该套系统通过场景接入模式,能够快速沉淀客户数据,完成互联网信贷业务的流程梳理,从而实现每天处理100000笔贷款请求的目标,并且完成秒级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成倍提升了银行网络信贷业务的发展速度。

通过此次合作,极融将帮助梅州客商银行理清互联网业务的获客逻辑和产品需求。结合智能化网贷业务系统,快速接入渠道方,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互联网婚恋社交数据,开发出“红娘分期”这样的消费金融产品,构建起从资产端至资金端全流程的信审系统。此外,极融还将根据实际业务的发展情况,对于系统进行快速的迭代,从而不断贴合银行的实际需求。

风控结合场景数据,模型训练达小时级别

大数据正逐渐在风控系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学习技术将有助于提升训练风控模型的频率和效率。掌握场景化的大数据风控体系成为银行开展零售信贷时压降不良,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极融辅助银行基于场景方,制定风控策略、进行模型训练,并帮助银行风控人员实现从传统的线下风控向线上化风控的转变。极融的大数据风控系统,依靠可视化、一站式的风控引擎,以机器学习技术高效建模及进行持续训练。

极融相较传统的信贷服务商,所提供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在模型迭代效率方面,实现了以小时级别的数据训练和天级别的业务优化,使运行效率提升近100倍。这样的技术优势使极融的互联网信贷系统及风控反欺诈系统为银行提供私有化部署:针对不同阶段银行需求,在业务高效、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帮助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目前,极融致力于为互联网场景方及金融机构输出网贷业务系统,包含网络信贷产品库、大数据风控模型与策略、账务系统、客户管理、统计报表、法律存证、支付接口、资金介入等系统功能板块,共同构建起完善的信审系统。

除此次公布的梅州客商银行,极融已经达成了与兴业数金、齐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等银行业机构的合作。未来,极融将继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核心,以构建高效、智能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为理念,助力传统银行快速、稳步转型,最终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责任编辑:王业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