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近日,东莞市第五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评选结果揭晓。其中,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以非遗传承——貔貅舞为参选项目,成功入选市第五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
(通讯员供图)
据悉,为推动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利用好东莞100多项市级以上非遗资源,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东莞市中小学艺术联合会,从2014年推出“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品牌活动。
活动通过非遗展览、活态展演、非遗课堂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及性公益活动,并带动一批学校常态化开设非遗课程,达到“非遗在校园”扎根的目的。经过多年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探索和实践,市内大小学校在非遗课程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通讯员供图)
认识貔貅舞
貔貅舞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流行在广东湛江、广州、东莞一带,是人们祈福、辟邪、招财的节庆活动。横沥镇貔貅舞由水边村民吴子成及其儿子吴满水师承广东貔貅舞老师傅蓝凤彪,并向村民免费传授,传统文化项目得以保存下来。但随着老一辈年纪越来越大,貔貅舞面临失传。
非遗传承保护
近年来,横沥镇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市、镇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对貔貅舞的历史渊源进行重新挖掘,协助传承人重建貔貅舞队伍,打造横沥镇“貔貅舞”文化之乡的品牌,规划貔貅IP形象、貔貅创意产品。
2022年10月,选定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作为项目传承基地。该校十分重视,由教研处牵头,组织艺体组教师进行非遗传承方案的制定以及貔貅课程的研发,并到省级貔貅基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目前横沥实验学校已建立了貔貅舞传承基地、貔貅舞精英校队、貔貅舞传承校队、非遗貔貅展厅等。其中,非遗貔貅展厅包括貔貅光影剧场、貔貅手工艺术坊。
貔貅光影剧场结合了学校曾获得东莞市未来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的皮影戏课程,同时,该校自主创作了以貔貅舞故事为主题的原创皮影剧目“皮影话西游之《貔貅传奇》”等。貔貅手工艺术坊则是以传统貔貅制作工艺为基础,结合适合孩子们的粘土、彩纸等综合材料,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亲近传统文化的平台,孩子们可以亲手触摸、感受貔貅制作工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他们能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的精细与复杂,传承工匠精神。同时,工作坊也成为了民俗文化传承的课堂,让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精神的滋养,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学校积极探索,将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通过现场表演、互动体验和知识讲解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貔貅舞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使貔貅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下来,横沥镇将继续把貔貅舞更广、更深地推广到各大校园,让学生们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实践体验,深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黄楚芳 通讯员邓洁莹)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