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25年“南粤春暖”行动已正式拉开帷幕。1月至3月底,广东将持续发力,保民生、稳就业、促发展,组织返乡返岗专列30趟,并举办超过2000场招聘会。
专列护航,返乡返岗无忧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农民工流动最频繁、企业招工补员比较旺盛的特殊时期,做好春节前后务工人员有序流动、稳岗就业和企业用工保障工作意义重大。广东省实施“南粤春暖”行动已经是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重要品牌。
据悉,广东是农民工第一大省,目前广东省农民工总量4300多万,其中外省农民工2400多万,本省农民工1900多万。省人社厅和各地市在前期摸查企业用工和农民工返乡返岗情况的基础上,指导企业结合生产安排引导农民工错峰有序出行,协助做好农民工团体订票服务。
广东省开行专车专列至今已近10个年头,已经成为服务农民工的工作品牌。根据统计,全省初步计划组织专列30趟(其中返乡专列10趟、返岗专列20趟),组织包车300多班次,示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商会、协会等组织开行更多的专车专列接送员工,畅通返乡返岗渠道。其中,省本级计划联合河南、湖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兄弟省(区、市)开行返乡专列5趟、返岗专列6趟,其中有3趟东西协作专列重点关注,分别是1趟返乡专列和2趟返岗专列:1月24日(腊月二十五日)广州南站—贵州毕节的D1808次返乡专列;2月3日(正月初六)广西来宾北—广州南站的D3665次节后首趟务工人员返岗专列;2月5日(正月初八)贵州毕节—广州南站的D1809次返岗入粤专列。
平台助力,招聘服务升级
“南粤春暖”行动期间,广东将利用基层就业服务站点、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等载体,组织“专而精”“小而美”招聘活动,实现周周招聘。“南粤春暖”行动计划举办超2000场招聘会,20个示范点和5家零工市场率先开展对接活动。同时,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组织用工企业用工需求旺盛地区组织企业赴协作地招聘。
同时,广东省公共求职招聘平台和“粤就业”小程序将设“南粤春暖”专区,集成招聘会信息、就业地图等,方便农民工获取就业服务。全省开展“千名就业服务专员助万家重点企业”活动,实行“一对一”服务,利用信息平台支持企业用工余缺调剂。
人文关怀,保障权益温暖
行动期间,广东各级人社部门对接相关部门,为残疾人、困难职工等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加强留岗务工人员人文关怀。同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畅通投诉渠道,处理劳动争议。联合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查处非法中介,营造公平求职环境。开展工伤预防宣传,保障职工安全健康。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市在“南粤春暖”行动中表现出色。广州市人社局坚持“快、准、效、暖”的工作原则,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快”字方面,广州市第3季度即启动了“春风行动2025”筹备工作,明确了春运期间专项调研监测、慰问留穗过节务工人员、节后专场招聘、政策咨询服务宣传周、点对点返乡返岗、就业权益维护及应急处置等工作内容。同时,提早印发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市人社春风行动领导小组,并要求各区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在“准”字方面,广州市力求做到就业形势研判准、重点服务对象准、重点任务清单准。通过节前抽样调查样本企业、节后加密监测频次等方式,动态掌握企业用工及务工人员返岗情况。同时,重点落实脱贫人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权益维护服务。
在“效”字方面,广州市充分发挥“15分钟就业服务圈”辐射效能,通过342个就业驿站、101个院校就业创业e站、29个零工市场及“湾区就业巴士”等载体,更全面地摸排节后求职招聘高峰期就业需求。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匹配效能,预计1-3月举办158场招聘会,其中线下104场、线上54场。此外,还激发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专业效能,搭建平台促进用工余缺调剂。
在“暖”字方面,广州市通过“报、台、网、微、端”等媒体平台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车站、码头、客运站、园区、社区等网点进行政策宣传、服务宣传、典型宣传。同时开展来穗人员融合行动,关爱来穗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让来穗人员感受到广州的温暖关怀。
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添彩
在“南粤春暖”行动中,技能提升也是一大亮点。广东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培训+鉴定+就业”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型零工+”市场、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圈等措施,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以广州红砖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例,该校作为广东省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通过培-考-就一站式服务闭环的业务模型,促进领域内技能人才与市场需求的融合匹配。学员经过系统化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通过红砖自建平台形成学员就业画像进行就业匹配推荐。截至目前,该校已完成培训人数2000余人,签约的职业院校接近20余家,医院和企业40余家。
荔湾区新型零工市场则是另一个典型代表。该市场集自助服务区、共享办公区、信息发布区、调解室、“妈妈岗”实训基地、“荔技能”实训课堂、“荔好岗”直播室、仲裁派出庭于一体,为零工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性服务。截至目前,荔湾区通过零工市场(驿站)、零工市场小程序、微信社群、省就业平台等渠道累计发布岗位信息5万余条,帮助众多零工人员实现就业。(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