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

广东“新八级工”落地,实现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12-30 09:58: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助推制造强省建设,广东全面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打破技能晋升“天花板”,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近年来,广东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广东已累计评聘首席技师33名,特级技师453名,这标志着“新八级工”制度在企业扎根落地,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再添硕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巧师傅”和一位“老师傅”的故事。

“笨功夫”的“巧师傅”吴金源

“企业实行‘新八级工’制度,让技术工人也有盼头了!”来自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名石化”)的吴金源说。作为“新八级工”制度的受益者,这位在加氢操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35年的老工人,今年被评为茂名石化首席技师。

35年来,吴金源始终坚守在岗位一线,他坚信勤能补拙,学徒期间写下8本厚厚的笔记,凭着勤问、勤跑、勤记的“笨功夫”,从一名“门外汉”变成问不倒的“活流程”,练就一身“望闻问切”的真本领。他提出的“吴金源氢气梯级利用操作法”在石化行业加氢系统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2018年,吴金源主动担起茂名石化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建设和生产准备的重任,再次拿出他的“笨功夫”专注钻研。在他和班组成员的奋力拼搏下,2020年,全球最大、全国首套的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吴金源积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吴金源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团队成员和徒弟们,参与创新创效项目10余个,解决装置瓶颈难题260余项,带徒85人,为企业增创效益近亿元。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吴金源的成长和成就,离不开企业对“新八级工”制度的全面落实和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培养。自2020年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以来,茂名石化共组织评价10113人次,5876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在中国石化统筹管理下,茂名石化建立了层次清晰的职位序列,形成了统一规范的人才成长体系。茂名石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负责人感慨道:“‘新八级工’制度在企业落地,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充分认可,有了它,企业更好吸引更多一线工人立足本职、扎根岗位成长成才。”

“90后”的“老师傅”彭方昭

彭方昭就职于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安齿”)。作为一名“90后”首席技师,他年纪不大,但已与机器打了十几年交道,被工友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师傅”。他先后在口腔科种植领域主导和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16项,获批专利26项;多次主导和参与各级重点科技项目,通过对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助力企业年生产5万套种植体产品,产值约1亿元。

彭方昭说:“2017年,我被中科安齿创始人陈贤帅博士‘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品牌,建立中华民族自主品牌’的话深深打动,决定走入中科安齿,一路走来,这句话成为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对职业充满敬畏,时刻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获评首席技师,将更加激励我以身作则,加倍努力,成为一名在植入式医疗器械领域‘填补国产空白’的新匠人。”

作为国内口腔科产业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中科安齿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彭方昭等核心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企业为技能人才工作室设立专项研发经费、培育基金,工作室可优先享受企业内所有研发、生产、检测设备和仪器的同时,实现自主独立运作,为技能人才提供最优质的发展空间。

“新八级工”落地,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在广东,像吴金源、彭方昭等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是千千万万技能人才的代表,他们用汗水书写着技能成才的传奇;在广东,像茂名石化、中科安齿通过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实现“人才获成长、企业得发展”双赢局面的企业也还有很多,他们用智慧描绘着企业发展人才进步的新局面。

功以才成,业以技兴。作为技能人才大省,广东人社部门与时俱进,全力推动和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以“新八级工”制度激发高技能人才的明星效应。2024年5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明确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建立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岗位”;2024年7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广东省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粤人社发〔2024〕17号),明确将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纳入广东省高技能领军人才范畴,旨在通过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展现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制造业当家”提供人才保障。在未来的日子里,广东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让更多技能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让更多技能人才“有为又有位”,让企业成为人才集聚“主阵地”,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供稿单位: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