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东莞制造美学” 课题研究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24-12-26 20:51:5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12月26日,“东莞制造美学”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在莞举行。作为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把“制造”与“美学”紧密结合,在全国首次提出“制造美学”概念,集设计之美、工艺之美、生产之美、产品之美、人文之美、理念之美于一体。未来“制造美学”将成为推动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我国已进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历史性跨越期,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力量,构建与制造强国相适应的工业文化软实力,讲好新时代中国工业和中国企业故事。东莞制造美学之于中国,之于制造业,之于工业文化的意义在于,为新时代中国工业文化内涵的丰富注入了东莞智慧,也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指出,东莞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更大贡献,首次提出“制造美学”的概念,将“制造”与“美学”紧密结合,这是东莞从“制造到智造到创造”发展路径进阶的思考、对工业文化价值的思考,也是东莞作为全国首批区域(城市)产业名片试点城市的战略性、前瞻性谋划。下来,东莞将继续推动美学理念融入制造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实践中,推动制造美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闻链接1】

首提“制造美学”概念!东莞从“制造产品”进阶到“制造美学”

《“东莞制造美学”课题研究报告》在东莞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社科联指导推动下,由每日经济新闻智库、东莞市社科院联合发布。这是全国首份以“制造美学”为主题的智库报告,对“制造美学”的概念、内涵、价值、路径、案例进行深度解读。

课题组代表、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官远星对《“东莞制造美学”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解读,课题组代表、市社科院副院长黄琦教授对东莞制造美学六大产业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读。

“东莞制造美学”引领东莞制造高质量发展  

课题研究报告提出,“制造美学”是研究制造业设计、工艺、生产、包装、品牌等过程的美学理论,呈现了现代制造业的美学体验,体现了审美意识与制造品质的共鸣,是进阶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东莞创新地将“美学”与“制造”结合,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也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报告分为序言和五大篇章。“概念阐释——何为‘制造美学’”,从理论价值、产业价值、文化价值阐述了“制造美学”的提出价值;“制造美学首城——东莞的美学表达”,精准提炼了东莞的产业优势和城市精神,将“制造美学”归纳为“六个维度”,包括设计之美、工艺之美、生产之美、产品之美、人文之美、理念之美;“制造焕新—如何赋能产业转型”,以东莞的潮玩、纺织服装、家具、电子信息、印刷包装、食品饮料这六个产业为案例,阐释了“制造美学”如何赋能产业转型;“他山之石—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启示”,分析了德国鲁尔区、日本东京、英国曼彻斯特三座传统工业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供参考借鉴;“赋能路径—城市IP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议东莞构建“制造美学”的学理体系、产业体系、宣推体系、保障体系“四大体系”,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

课题报告内容详实生动,打造“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城市产业联名IP,探索以“城市+产业+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不仅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制造美学”的内涵与价值,还从实践角度探讨了这一概念如何为东莞的城市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以文化和品牌的赋能推动东莞进一步从“制造之城”向“美学之城”蜕变与升华。

“美学”与“制造”深度融合 东莞制造美学IP“火”出圈

制造业是东莞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根”与“魂”。踏上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东莞制造正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深刻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东莞创造性地将“制造”与“美学”结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制造美学”理念。在“美学”与“制造”的深度融合上,东莞不仅有着深厚的积淀、显著的优势,更展现出无限的潜力。

近年来,东莞致力于传播“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理念,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光彩,打造了潮玩产业“中国潮玩之都”、家具产业“家具潮·东莞造”、纺织服装产业“时尚潮·东莞造”、食品产业“美味生活·东莞造”、文旅产业“制造美学·来莞定制”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产业IP,推进“制造美学”实体化、落地化,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发布的六大产业案例,展示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业之美、设计之美、产品之美,生动地呈现了东莞制造美学在不同产业领域的落地生根与蓬勃发展。

接下来,东莞将继续推动美学理念融入制造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实践中,推动制造美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东莞鼓励企业以美学为引领,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支持设计师以美学为灵感,创作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引领消费潮流的作品;倡导全社会以美学为视角,重新审视和评价制造业的价值和贡献。未来,“制造美学”将成为推动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新闻链接2】

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热议“制造美学”的落地路径

活动中,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中国工业文化发展、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制造美学”的落地路径及成果等主题进行交流。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产业政策司巡视员、全国工业旅游联盟理事长辛仁周:东莞是中国制造业城市的排头兵,引入了众多国际领先的企业,由东莞这座城市来发布“制造美学”研究成果既恰如其分又意义非凡。东莞制造业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的发布完全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也对东莞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它是对中国制造超前的探索,也有助于跨越国际壁垒,让东莞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好的走向世界。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周红石:“制造美学”中的“美”,不仅包括视觉的美、形式的美,也包括创造美的过程、给客户创造的良好购买体验,以及对环境的爱护。东莞还需要将“制造美学”的工作往下延伸,将制造美的工作一步步开展下去,使其更加丰富多元和多维度。比如东莞在工业设计方面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成就,那么就要进一步的打造品牌,让我们的设计文化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陈世栋:“制造美学”不能停留在理论框架中,而应“顶天”和“落地”。“顶天”即通过政府政策推动它成为一个城市发展战略;“落地”即引导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合力,真正推动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在实施路径上,第一是各美其美,通过政策推动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是美美与共,比如各个片区之间协同发展,形成合力;第三是和美天下,通过政府、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制造之美的成果普惠天下。

得利钟表总经理刘仁:得利钟表这么多年的发展,最大的感触是,变与不变是决定企业在不断适应这个时代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东莞今天能够提出来“制造美学”的理念,就是对制造业整个价值链的重造。我想未来中国品牌不单单是中国的品牌,而是世界的品牌,这才是我们东莞制造之美的一个成功,未来希望出现越来越多像得利钟表一样践行“制造之美”的企业出现在东莞。

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毛:谈到“制造美学”,微石文化从创立之初就是践行者。我们从附加值较低的代加工,到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产品,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我的感受是,“创新”不应仅仅是从终端产品去创新,而是应该从上游的原材料、设备、产品加工和深加工等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去体现;让代表中国文化的产品为国际市场所欢迎,更应从“设计”等多个环节入手,让最终呈现的“产品之美”为国际消费者所折服。(黄楚芳 供稿/供图东莞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