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魏罗芬 魏璟君)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力量搭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东莞市文化馆主办的2024年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课程于12月3日、12月16日在东莞市文化馆举行。
课程开展期间,来自“全民艺术普及联盟”的63家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和共享文化空间的相关人员参加了这次培训,参会人员规模再创新高。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课程聚焦前沿
助力文化创新发展
本次培训共开设8场次课程,紧密围绕当下文化发展热点与实际需求展开,主题包含《5G时代,文化如何赋能》《美育的社会责任与机构运营》《音乐作品创作与赏析》《文化馆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发展实践》等,旨在全方位提升学员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在讲师阵容方面,既有行业专家,也有民间专业大咖: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乐;中国非遗项目大型史诗舞剧《阳光撒拉尔》音乐总监、国乐剧《可园可源》音乐总监陈若平;“要风得风”主理人刘雅风;专注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的东莞市文化馆干部彭蔼莹等。
现场授课结合艺术作品赏析、新媒体宣传案例分析等,部分内容以“讲座+赏析”形式推进,好评不断。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实用、适用、好用
着力激发群文队伍活力
“创作都应该是先天马行空,再细心求证,求证的过程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根基作为基础,才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传承。”“今天来看,任何一个机构,不管是不是实体的机构也好,或者是一个组织也好,实际上都在做一个综合体。”授课老师金句频出,学员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度,他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与授课老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涵盖多个关键领域,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更新了知识结构,对实际工作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许多学员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贡献力量。
拓展阅读
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社会组织事务中心指导,东莞市文化馆管理,东莞市文化志愿者协会运作。中心以东莞市文化馆为阵地,搭建社会组织“研究+学习+交流+实践”平台,每年面向社会招募一批有意向有资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通过技能培训、交流合作、展示推广、项目实践、理论研究等方式,提升现有主体的专业水准,拓展其业务范围,为东莞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内容和服务,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