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大湾区

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中外嘉宾相聚广州南沙共话气候投融资

发布时间:2024-12-09 11:39:01 来源:中国报道

大会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江海交汇,草木葱茏。在秀美的广州南沙,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8日开幕,中外嘉宾济济一堂,分享气候投融资实践经验,凝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

引资入绿谋发展

气候投融资一头连着绿色发展,一头连着资金融通。如何以金融手段撬动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与会嘉宾纷纷建言献策。

“广期所首批16个研发品种中,超过半数与绿色相关。”广州期货交易所董事长高卫兵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密切关注碳现货市场的运行情况,努力探索研究碳排放权等期货品种,希望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形成公开、透明、连续的碳价信号,帮助控排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履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李高建议,着力提升气候投融资项目质量和加强产融对接,集中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主动对接实体经济,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为抓手,构建高效的政银企合作机制,大力挖掘和培育高质量的气候友好型项目,为项目融资提供增信担保、风险分担、再贴现补贴、创新奖励等各种形式的支持,推动气候效应显著的项目尽快落地。

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气候投融资合作,也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

大会期间举办了气候友好型企业(技术)博览会,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和项目提供展示机会与合作空间。

“今天的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正好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推动基金和气候投融资项目的对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财经事务)甄美薇在会上说。

协同港澳建生态

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是南沙承担的重大使命。作为我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之一,南沙正在绿色发展答卷上奋笔疾书,其中,着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生态圈,是题中应有之义。

澳门工商联会会长何敬麟表示,气候投融资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杠杆。在这一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南沙正在发挥引领作用。以南沙为代表的区域,依托跨境金融合作和政策支持,正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挑战,何敬麟认为,澳门可以在三个方面积极作为:一是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开发绿色债券、碳信用等绿色金融产品,吸引全球资本参与绿色发展;二是深化国际合作,通过澳门的中葡合作平台,深化与葡语系国家在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的合作;三是加强政策对接,推动粤港澳地区在绿色金融标准,气候信息披露等方面实现一致性,提高区域内绿色投资的透明度和吸引力。

甄美薇表示,香港拥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包括充足的流动性及成熟的资本市场,而且是连接内地与全球的重要桥梁,可以从多方面推动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发展,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展望未来,香港会继续发挥好“超级联系人”的重要角色,用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希望与广州南沙共同推动气候投融资创新与实践,为构建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本次大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应对气候变化标准联盟发起成立,将凝聚气候投融资生态圈强大合力,协同推进湾区气候投融资工作。

携手共赢向未来

唯有携手,方能致远。为助力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合作共赢,大会发布了《中国·南沙全球合作伙伴应对气候变化倡议》,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全球已有30多个经济体建设了碳市场,未来让这些碳市场互联互通,对于解决全球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问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举例说,碳足迹管理体系需要生命周期单元过程数据库,而现有数据库不开放不透明不完整,我国相关数据还比较缺乏,难以支撑碳足迹工作的开展。国际碳足迹数据体系共建,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加强这类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这家机构一直与我们在亚洲的商业伙伴进行密切合作,特别是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商业伙伴。”墨西哥外贸委员会墨中企业分会副主席芭芭拉·迪亚斯(Barbara Díaz)表示,该机构正在促进墨西哥公司和国际公司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分享知识,获取技术和资金。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为了应对这个现实,必须实现跨国合作,这一进程充满机会。

会上还发布了首届“新华信用明珠杯”应对气候变化优秀项目案例,以及气候投融资引领绿美生态县域建设——广东金融机构赋能“百千万工程”推荐金牌案例。

此次大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设立1个主会场和3个海外分会场,并设置1个主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